新型冠狀病毒引發了全民“戰疫”,全國上下,每一個社區和村落都是積極防控的一線單位,在此期間,除了重點民生保障保障工作正常進行之外,各行各業幾乎都是在工作停滯狀態,隨著疫情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線辦公、網絡會議等一批疫情下新形式的工作機制推動復產復工的進行,國家和各省市也在不斷出臺政策通知積極推進企業復產復工,同時,為減小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政策紅利也在不斷的釋放,一批受疫情影響加速走上發展快車道的新模式、新技術也在不斷涌現,比如物聯網和5G,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提出,加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新能源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雖然這次會議沒有明確表述物聯網的建設,但明確提出的這些建設都是在基于物聯網的應用上進行的,其最終目的還是要完成國家的數字信息化進程,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
國家和各省市釋放出的政策紅利,在疫情之下能否為物聯網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加快5G建設是否能夠帶來物聯網的快速推進呢?其實是必然的,5G和物聯網相輔相成。物聯網是一個不斷增長的物理網絡,通過各類傳感器設備,將任何物品接入互聯網中實現信息交互,具有收集、共享大量信息數據的能及海量連接的需求。物聯網將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設備變成數據終端,全方位采集底層基礎數據,并進行更深層面的數據分析與挖掘,從而提高效率、優化運營。在不同的連接場景下,物聯網對速率、時延的要求也較為嚴苛,需要有高效網絡基礎才能充分發揮其潛力。5G擁有大容量、高速率、低延遲三大特性,相對于4G,其具備更加強大的通訊和帶寬能力,能夠滿足物聯網應用高速穩定、覆蓋面廣等需求。5G的普及,將加速還處在理論或者試點階段的物聯網應用落地。從產業發展階段來看,物聯網已經成功度過產業導入期進入快速成長期。從需求和市場空間來看,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扶持,中國的物聯網產業空間逐步打開。2020年這場“戰疫”,將遠程醫療、AI紅外測溫、無人化配送再次拉回到大眾的視線,同時也再度引發我們對智能工廠、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的建設思考,疫情之下,生產自動化、遠程運維等應用極大增強了企業的生存實力,智能化程度越高的企業抗風險能力越強。比如比亞迪等企業,擁有較先進的智能化工廠或自動化生產線,企業對人工的依賴程度較低,具備快速整合資源轉產口罩的能力。在智能化工廠中,工業物聯網通過發揮其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慧處理的特性,實現智能工廠生產過程檢測、實時數據采集、生產設備與產品的監控管理,讓資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預計到2025年,約有7萬家工廠采用智能物聯網應用,630萬+員工將在安全生產、降低操作負荷方面受益。另外此次疫情已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公關衛生事件,在線問診、遠程協作等需求的全面爆發,隨著各類醫療設備成為物聯網應用的一環,醫療領域的服務也將得到改善,當前我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跨地域就醫難等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國內專注三大運營商物聯網卡業務的物聯卡之家(www.ykfengda.cn)了解,新冠疫情的商業改變在眾多行業中展現,疫情期間,全國各大超市、百貨商場、菜市場均停止營業,網購成了居民采購生活用品的首選渠道。基于物聯網通信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配送拉回大眾視野,未來,物流企業或將通過物聯網技術對復雜場景進行道路測試,提高無人配送過程穩定性。本次新冠疫情,我們看到了制造、醫療、物流、智慧城市等行業的物聯網建設的新需求,也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國家及社會大眾對物聯網的認知和重視,未來,在人工智能與5G技術的加持下,這將進一步催生物聯網應用新場景,助推各行業進一步整合發展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