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8 10:55 物聯網 醫院 信息化建設水平 支撐能力
基于對象的醫療物聯網,就是要對醫院里的各種核心對象進行監管、控制,無論是人(醫生、護士、技師、藥師、行政后勤人員、病人、新生兒等),還是物(醫療設備、高值耗材、固定資產等),只要列為重點監對象,就成為物聯網的控制目標,就要按照一定的標準、規則、制度進行統一管理。在物聯網的監管之下,醫療安全、醫療質量才能獲得充分保障。
另一方面,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技術的引入,智能醫療健康產品市場規模會逐漸加大,會引起醫療行業的進一步改革,讓醫療機構配合產品進行患者更優質的服務。新的技術引入將會帶來新的變化,例如電子病例、醫療大數據平臺的構建,能夠讓醫療機構實現線上醫療的信息化模式,讓患者接受一個更加便捷和省力的治療方案。
物聯網技術也讓智能醫療各個環節高效而有條不紊地相互配合實施,從而提升了醫療行業的整體質量。將物聯網技術運用于醫療信息化平臺、智能監護機器人、穿戴式醫療硬件等,能夠將產品功能更貼近日常生活。
線上醫療資源共享、醫療數據的整合結合射頻識別、移動互聯技術,會進一步解決智能醫療的數字化,讓醫療監測和病患護理過程實現遠程操作,用戶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和健康狀況自助式選擇相應的服務。如果需要入院治療具體診斷,能夠通過線上操作將電子信息檔案提前交付給醫療云平臺,然后自身攜帶RFID卡進入醫院,只需要在特定機器上刷一下就能完成基本入院流程,安排專家第一時間診斷治療。配合用戶隨身佩戴的智能醫療硬件,也能夠協助醫生獲取身體數據科學化分析,硬件還可以與醫院內部的智能設備互聯互通,實現一體化全方位的治療過程。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隨著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許多醫院完成了以財務管理、行政管理為主的傳統業務向臨床、醫技管理的為主的轉變,也對信息化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說互聯網在處理最后1公里的問題上是最佳方案,那么物聯網在處理最后100米的問題是則是我們的最好選擇。首先應該在家庭、在醫院,越來越多的公司在爭先推出各種技術解決方案,如藍牙、紅外線等,但是物聯網以其組網方便、抗干擾強、功率損失小等獨特優勢,在爭奪最后100米最優技術路線上嶄露頭角,贏得領先地位。
因此,要以物聯網無處不在連接方式、安全可靠的管理規則,突破了醫院科室的條條框框、信息孤立,重新優化了醫院的管理流程、業務流程,將醫生護士從繁重的“三查七對”身份核實中解放出來還給病人,有效地提高了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和支撐能力,醫療管理質量獲得極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