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商四年多苦熬終“轉正”
千呼萬喚始出來,虛擬運營商“臥薪嘗膽”近五年終要修成正果。
工信部日前發布通告,決定自今年5月1日起,將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由試點轉為正式商用,符合條件的民營、國有和外資企業,均可申請經營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據悉,自2013年底至今,工信部先后向5批42家民營企業發放移動轉售臨時牌照,獲得牌照的企業可以租用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移動通信網絡,為用戶提供基于自身品牌的通信服務。
根據公告,虛擬運營商獲得正式商用牌照后,轉售企業根據自身業務需求可向工信部申請移動轉售客戶服務號碼,可以按照批準的位長、用途等規范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公告同時強調,基礎運營商給予移動通信轉售企業的批發價格,應低于基礎運營商同類業務平均單價或套餐價格,同時鼓勵雙方企業根據市場情況及商業合同約定,及時對批發價格進行調整,這意味著“批零倒掛”問題將得以解決。
這一紙公告,標志著移動轉售業務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其一,為電信業打破傳統經營模式創造了新的契機。表明我國電信市場進一步開放,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加入,可以形成新的競爭格局,倒逼傳統電信運營商改變經營和服務理念,做好更加精細化的業務調整,進而把“提速降費”真正落到實處,為用戶帶來更多實惠。其二,為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等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從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開始,就存在“批零倒掛”現象。而對轉售試點企業來說,正式牌照如久旱逢甘霖,一旦有了利潤空間,就能發揮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優勢,充分釋放潛能,激活即將到來的5G時代。
虛商市場競爭越發白熱化
虛商的“轉正”通知單,無疑讓移動轉售市場一度沸騰。要知道,從第一個170號碼的打通,到如今正式牌照的發放,這四年時間既是對移動轉售企業的考驗,更是行業發展的一個大跨步。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參加虛擬運營商業務試點運營的有42家民營企業,已在29個省近200個本地網范圍內開展試點;移動轉售業務用戶總數突破6000萬戶,直接吸引民間投資超過32億元,間接經濟貢獻超過128億元,帶動上下游新增就業崗位近6萬個。
當然,經過將近五年的市場洗禮,移動轉售市場如今喧囂沉寂、良莠已分。創新的,穩步發展的,燒錢的,野蠻生長的,消極等待的……而正式商用通告的發布,對42家試點企業而言,如同打響了起跑發令槍。在這場“大考”中,有的企業攜盈利之勢“枕戈待旦”,準備拿到牌照后第一時間殺入資本市場,部分沖刺第二批正式商用牌照的虛商正在全面發力;有的還深陷虧損泥潭、萌生“退意”。如果不能通過“大考”,退出市場在所難免。
雖然正式商用牌照已經開啟申請,但牌照的發放還有一個過程,至少會分幾個批次發放。至于哪些企業能夠進入商用名單,還得從市場規模和自身實力來考量。
物聯網成新契機
隨著移動轉售業務正式商用的開啟,通信市場的競爭將變得更加充分,42家試點運營企業不僅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有著更大的發展契機。
一方面,民企、外企等要真正融入電信業并非易事。其一,民資、外資等只能做通信轉租業務的局限性,決定了其勢必要花費大筆“轉租費”。其二,在網絡安全、防范和打擊通訊信息詐騙、保護用戶權益和個人信息等方面,也離不開基礎電信運營商的技術支持,這又將是筆不小的費用。其三,三大運營商在移動電話、電信寬帶等方面已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新進入的民企、外企難以企及,只能發展新的用戶。
另一方面,市場也蘊藏著新的機會。藍貓移動CEO王金豹認為,移動轉售業務存在三大發展契機。首先,轉售企業將加大投入,注重創新發展和價值提升,提供差異化、多樣性產品,提升品牌內涵及服務品質。其次,物聯網將是轉售業務的另一個增長點。第三,掛牌、上市、股權合作、并購等合作方式將把競爭引向更高層次。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http://www.ykfengda.cn)表示,總而言之,對移動轉售行業而言,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虛擬運營商要想殺出重圍、拔得頭籌,必須將創新作為發展內核,瞄準細分市場,不斷填充內容、精益服務。不論未來電信業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可以肯定,只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