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借助于眼、耳、口、鼻等感覺器官來從外界獲取信息,但是在研究自然現象和生產活動中,單靠人們自身感官的功能就遠遠不夠了。物聯網傳感器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可以說,傳感器是人類五官的延長,又被稱之為“電五官”。
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之后該怎么辦?當然是要進一步將數據傳輸到平臺,進行分析和應用,這其中,就需要來進行數據的傳輸
新技術革命的到來,使得世界正在從移動互聯網向萬物互聯的新時代過渡,彼時,不光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都能實現互聯,由此產生的海量數據將會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甚至重塑整個商業社會。而這其中,以傳感器為核心的傳感技術是數據采集的入口與物聯卡的數據傳輸,是物聯網的神經末梢,是所有系統獲取數據信息的唯一方式和手段,也是實現大數據分析的基礎與核心。
從物聯網的四層架構來看,感知層位于通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的底部,也就是整個物聯網金字塔的奠基,如果沒法準確可靠的從物理實體中獲得數據,物聯網無異于空中樓閣。
目前,物聯網傳感器已經滲透到諸如工業生產、農業種植、商業服務等各個領域,從智慧城市到智能制造,從智慧醫療到智能家居,傳感器早已無處不在。
在傳統農業中,人們獲取農田信息的方式很有限,主要是通過人工測量,不但不夠及時、精確,還會消耗大量的人力。例如,人們從很早就注意到了二氧化碳濃度、溫濕度對食用菌等溫室作物生長的影響,但基本沿用老辦法,讓工作人員每天去每個大棚里用檢測儀檢測二氧化碳濃度,然后開啟風機,打開側窗、天窗。但是現在,通過使用無線傳感網絡可以有效快速獲取精確的作物環境和作物信息,如果能進一步將系統與天窗、風機等產生聯動,將大大節省人力,提高效率。此外,在監視農作物灌溉情況、土壤空氣變化、畜禽舍環境狀況以及大面積的地表檢測等方面,傳感技術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工業領域,工業傳感器技術已成為各工業企業在高新技術發展方面爭奪的一個制高點。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工業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308億。自動化生產過程中,傳感器更是必不可缺的基礎元器件,制造商要用各種傳感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使設備工作在正常狀態或最佳狀態,保障產品達到最好的質量。而且如果能進一步將傳感器技術、物聯卡、和物聯網平臺技術結合,還可能在設備出現故障之前就提前發現問題,這即是所謂的“預測性維護”,由此,制造商可以從被動服務變成主動服務,并由此開拓以服務為中心的新商業模式。
在智能家居等商業領域,傳感器同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理想情況下,智能互聯的家居應該能夠想人們所想,感人們所感,不用人們手動操控就自己做出一些明智決策。比如,熱紅外傳感器可以檢測到人體的存在,當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離開電視機三分鐘后,傳感器檢測不到人體了,電視機就自動進入休眠狀態,再過兩分鐘要還沒有人,就可以自動關機了。同理,傳感器也可以在智能空調中起到作用,它能判斷人在屋內的位置,并把空調的風向轉向相應的對象。家庭安防也離不開傳感器,在家里安裝一個超聲波傳感器后,一旦有人進來,整個超聲波波形發生改變,接受器就會及時發出警報。
“物聯天下、傳感先行”已經成為當今物聯網行業的普遍共識。隨著物聯網向各個垂直行業進一步深入拓展,傳感器行業將隨之被引爆。萬億級別的物聯網市場規模意味著傳感器市場的巨大前景,這對村田制作所這樣的公司來說,即是機遇,亦是挑戰。
物聯卡之家(www.ykfengda.cn)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信息交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