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沒有語音通話功能的Sim卡。因為常用于物聯網領域而得名,不過實際上并非是一個新事物,而是在移動互聯網發展早期就存在。不過物聯網的發展,給物聯網卡帶來了嶄新的市場環境。
當前使用物聯網卡的終端,接入的是2G/3G/4G網絡,將來有可能接入的是NB-Iot網絡或者5G網絡。當前的物聯網卡的消費還保持著2G時期Sim卡的一些基本特征:一卡一號,包月套餐,超出流量收費,需要實名制等等。
整理當前物聯網相關的幾種商業模式如下:
1. 虛擬運營商
國內有虛擬運營商資質的企業已經有了幾十家,這些企業大多有強大的背景,因為虛擬運營商實際是轉售三大運營商的電信服務。
大多數的虛擬運營商不是單純轉售三大運營商的電信業務,而是在電信業務上在增加服務的方式進行運營。例如,巴士在線,是中移動的虛擬運營商,2003年創建于江西南昌,分別在北京、上海、南昌建立了三個業務總部,擁有22家分子公司,集團旗下擁有中國最大的公交移動WiFi和公交移動電視網絡;通過自有的發明專利技術和中國 22個主要城市的公交開展合作,在公交車內安裝車載移動WiFi熱點和移動電視播放系統,每天向近1億用戶提供媒體和移動互聯網服務。又如京東通信,將京東虛擬號和用戶在京東商城的購物行為聯系起來,增加了京東商城用戶的黏性。
2. 買賣流量(流量轉售)
電子商務是互聯網上的三大盈利模式的最主要的一個,而三大運營商的流量和話費是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商品,它可以向實體商品一樣可以買賣,可以消費,又有虛擬商品那種轉售靈活,基本沒有其他成本等的優點。因此不光是互聯網上存在了大量的轉售三大運營商流量的中小平臺,淘寶,百度,京東,小米的平臺上都可以方便地購買到手機流量和話費。
流量買賣的本質還是電子商務,它的發達是源于三大運營商開放了通過其服務商開放的流量買賣的網絡接口,已經基本可以實時交易了。利潤鏈條上的企業都依靠電信流量的買賣價差。
流量買賣又分成帶Sim的一級市場,和不帶Sim卡的二級市場。一級市場是直接從運營商拿物聯網卡號資源再賣給消費者。
轉售聯通物聯網卡的盈利可能性探討一文對這種模式可能的盈利空間做了初步的探討,現在看起來,單獨靠流量轉售一項業務想成長起來是相當不容易的。
3. 定制物聯網卡:
與消費品領域相對的是行業市場,電信物聯網卡在各個行業里一直都有穩定的發卡量,典型的有五大行業:交通,工業(POS/抄表/設備監測),物流,醫療,智能可穿戴。最初級的定制卡是三大運營商發行的特殊的卡,例如定額定量流量卡。也有某些公司發行的卡,例如POS機專用卡等,卡片的發行和消費都在特定的領域。這個盈利模式做的最好的是在交通領域。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信息交易平臺:物聯卡之家(www.ykfengd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