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國電信通過“端”、“管”、“云”、“用”,四方面助力產業鏈價值提升。“端”是指模組終端的參與者;“管”是指基礎網絡的運營者;“云”是指開放平臺的提供者;“用”是指產業應用的推動者。中國電信今年也參與了一些物聯網終端標準的制定,包括,智能門鎖以及智能安全帽等等。通過這些產品的定制,將加速整個市場的成熟。
對于物聯網產業鏈來說,模組廠商和芯片廠商是最為重要的一環。陳昊透露,目前,NB-IoT模組廠家已經超過20家,芯片廠家超過10家。“但是產業鏈任何一環沒有成本的下降,商業模式不可能成立。”因此,中國電信有所偏重,今年主要聚焦于白電,包括水氣,各個省市拿出超過五億的補貼,推動當地物聯網市場的發展。“從中也能看出,中國電信是物聯網產業堅定的推動者和實踐者。” 陳昊表示。
在平臺側,中國電信按照平臺的三層架構去構建相關體系。據介紹,中國電信物聯網開放平臺已經于去年6月份發布。目前,開放平臺連接數超過了六千萬,日均API接口調用1.4億次。同時,對國際業務以及中國出口的業務有強有力的支撐。
根據工信部規劃,到2020年,國內蜂窩物聯網連接要到17億。其中,60%的連接將來自于智能家電等低速率的物聯網應用。因此,智能家電也是中國電信重點關注的物聯網市場。中國電信此前發布了全球物聯網開放平臺。平臺體系包括連接管理、通用使能、垂直行業應用等三大層次,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http://www.ykfengda.cn)表示,在具體行業用例上,中國電信去年推出了NB-IoT發情終端,中國在這塊監測數據遠遠落后澳洲、歐洲。而中國電信的奶牛發情終端的檢測率能達到25%,2000頭牛,4個月內檢測發情800多余次。中國電信也有自己的物聯網產業聯盟,聯盟成員單位達到300余家,主要聚焦行業,比如燃氣、水表、白色家電、路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