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忽然忘記自己是否關閉了房屋的門鎖,對于許多有些許強迫癥的人而言,在這種情況下若是不回去確認一下,一天的心神都不會安寧。而這時,簡單的拿出自己的手機,查看自己家智能門鎖的相關信息,就能很明確的知道門窗是否已經緊鎖,這種場景只不過是目前中一個微小的縮影。
物聯網中的新生代" alt="伴我同行 物聯網中的新生代" width="600" height="338">
我們總是喜歡圍繞著物聯網侃侃而談,大談未來將對我們產生何種影響,談論物聯網將會社會帶來哪些改變。我們置身于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也許太快的變化已經讓我們適應其中,但回過頭來看,我們在物聯網這條道路上已經行走了很遠。
物聯網發展歷程
物聯網,英文縮寫為IoT(Internet of Things),顧名思義指的是通過互聯網讓萬物連接。物聯網可追溯最早的鼻祖,要算1990年由施樂公司發售的網絡可樂販賣機——Networking Coke Machine。這臺可以監測出機器內可樂是否有貨,溫度是否夠冰涼,并且能夠聯網的販賣機,算是開創了物聯網的先河了。
直到1999年,物聯網的概念才正式由美國所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絡國際會議中提出。當時基于互聯網、RFID技術、EPC標準,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射頻識別技術、無線數據通信技術等,構造了一個實現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實物互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雖說物聯網概念是在1999年才被提出,但是直到2016年,物聯網才終于迎來了自己的發展元年,這17年期間,得益于技術的進步,物聯網終于一步步從概念走向了成熟。
掌握物聯網數據 便是掌握未來
據相關機構統計,2016年全球可連接設備數量增長31%,這意味著物聯網設備中產生的數據量將會以指數級增長。在如今掌握數據便是掌握財富的時代,物聯網創造出的價值也將會水漲船高。
物聯網的數據通常情況下是與大數據一同進行處理,兩者之間相互交叉,但與此同時,目前對于物聯網數據的實際運用還非常低,甚至不到1%。這說明物聯網數據中還有巨大的價值未被有效發掘。
這也從側面說明,掌握物聯網數據,便可以掌握物聯網的未來。而接下來的問題便是該如何去掌握這些數據了,因此擁有一個高效的數據管理平臺非常重要。
而物聯網中數據的產生主要依賴于各種物聯網設備,通過這些設備中的各種傳感器感知到用戶的行為習慣,進而形成相關的數據。再通過大數據進一步處理,形成有效的數據,再利用這些數據更好的服務于用戶。
http://www.ykfengda.cn/ask/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