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有“智慧”
建設省級平臺,普查整合城市管理數據
“監市踐于衙,理市治序”,城市管理千古之事。隨著社會的發展,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離不開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 《意見》指出,要依托安徽省電子政務外網,加強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布局,整合城市管理基礎數據資源,開發省級應用系統,逐步實現省市縣三級平臺互聯互通。
為此,我省將加強城市管理相關數據普查整合利用。摸清家底,完善城市管理部件數據與空間地理數據相關聯、相匹配的城市管理基礎數據庫。加大業務管理專題數據、層級管理交換數據、政務服務數據等各類數據的整合入庫工作,形成包括行業范圍內的人、地、物、事、組織等全方位主題數據庫群,實現行業數據資源全要素目錄管理。探索建立“網格長”制度,即以責任網格為基本單元,充分發揮街道和社區作用,聯合環保、公安、水利、工商行政、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參與城市管理網格化工作,共享網格信息資源,實現城市管理網格全覆蓋。 據了解,在進行數據資源普查整合時,要求以集約節約為原則,避免重復投資建設。充分利用城鄉規劃部門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城市GIS數據、衛星影像圖數據以及其他政府投資開發建設的信息資源,應當在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形成實時共享、互通共享。
啥樣算“智慧”
巡查更智能,監管更精細,服務更便民
智慧城管是啥樣?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以路燈為例,以前路燈亮沒亮,都是靠人去查看,路燈滅了、巡查發現、工人修理……有時候修一盞燈可能要花好幾天時間。智慧城管可以通過技術確定哪一盞燈有問題,系統立即安排維修,讓路燈復亮。
此次《意見》提出利用無線自動識別、傳感器等物聯網相關技術,對井蓋、廣告牌、公交站臺、橋梁、河道、城市照明、環衛作業車輛、施工工地等城市管理對象進行智能化監管。基于視頻預警和智能分析技術,對城市街面秩序問題進行智能研判分析告警。
拓展數字城管平臺功能,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園林綠化、市容環衛、戶外廣告、渣土運輸、違法建設、智能停車、智慧管線監管系統等城市管理專項業務應用系統。開展網上辦案、網上勤務、網上督察、網上考核等模塊的建設和應用,規范執法程序和行為,實現執法過程透明公開,全面提升城管執法信息化水平。同時,與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環保、公安、水利、工商行政、食品藥品監管等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相關部門的管理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業務部門管理與綜合執法信息銜接制度,提高綜合執法效率。
“城市管理很難精細化,根源往往在于人力不足。利用智慧城管去感知數據,然后分析、決策、處理。”省住建廳城市管理監督處負責人說,“通過提高部門間協調效率,減少溝通時間,智慧城管有助于實現城市問題的快速化、精細化處置。 ” 《意見》還指出要建設便民惠民服務系統,實現“12319”城管服務熱線與“12345”市長熱線、110報警電話的對接。加大互聯網技術應用,加大微信、微博和移動終端建設,暢通廣大居民參與城市管理渠道。智慧城管不僅有惠民服務系統受理群眾舉報投訴,還能通過精準實時的數據分析,為老百姓解決找車位、尋公廁、城市道路維護、供水供暖等民生問題。
“智慧”咋保障
“科技+管理”,提升系統運行效能
城市如同生命有機體,需要全周期悉心看護,智慧城市管理也需用心建設、悉心管理。
智慧城市管理,要加強運行機構建設。在現有數字城管運行機構的基礎上,加大機構規范化建設,培養專業人才。探索建立城管委聯席會議制度與智慧化城管運行的融合機制,強化對智慧城管運行的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和考核獎懲,強化智慧城管監督指揮權威。建立健全市、縣相關部門之間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管理和執法合力。
智慧城市管理,要加強安全管理。在推進智慧城管建設中同步加強信息設施和信息資源安全防護。在重要信息系統設計階段,合理確定安全保護等級,同步設計安全防護方案;在實施階段,加強對技術、設備和服務提供商的安全審查,同步建設安全防護手段;在運行階段,加強安全管理,定期開展檢查、等級評測和風險評估,排查安全風險隱患,增強日常監測和應急響應處置恢復能力。
“以后會繼續加強工作考核和評價,制定考核評價辦法,建立健全區域評價、部門評價、崗位評價等考核評價體系,逐步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城市管理考核獎懲制度體系。”省住建廳城市管理監督處負責人說。 智慧城管建設工作中這么多專項活動資金咋保證? 《意見》明確,在經費保障上,一方面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開展智慧城管試點工作。另一方面,各市縣城市管理部門要積極爭取市縣財政相應加大對智慧城管建設工作的投入,保障數字城管平臺的規劃建設、運行維護和更新升級。同時,鼓勵采取PPP模式和進行集約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