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3 13:43 物聯網 農業信息化
物聯網產業是一個涉及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智能裝備制造業等涉及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社會與生活諸多領域新興產業。伴隨著物聯網技術正在引起信息技術劃時代的變革,物聯網產業必然促使信息產業向更高層次進行更新換代。
日本政府十分重視農業信息化建設,較早便建立了完備的基于有線電視、計算機通信技術、多功能傳真技術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其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是由三大分支體系組建而成,這三大分支體系分別是:農業市場信息體系、農業科技生產信息服務體系以及農用物資及農產品網上銷售交易系統。
其中,農業市場信息體系由日本農業協會和農產品市場聯合會共同籌建的用于統計和發布農產品生產和交易信息的數據平臺;農業科技生產信息服務體系由日本政府出面將國立農業科研機構和大學以及地方農業信息服務中心等近千個信息服務單位聯合起來組建的一套信息共享、協同服務的系統;農用物資及農產品網上銷售交易系統是政府針對國內各大農產品交易市場進行改造升級而來,推行電子化訂貨、配送和結算,實現交易信息的智能化管理。
日本建立的全國性農業信息服務聯機網絡實時管理系統。利用大型計算機設備,在全國范圍內收集、處理、傳播農業信息。日本農戶的網絡信息化意識很高,加之政府對農戶購買計算機的大力補助,計算機在農村中的普及率很高,使得農業信息的服務效率很高,各項服務保障措施落實到位,農戶的信息需求能及時得到反饋和滿足,這也造就了今日日本發達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
反觀我國,近幾年,城市建設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勞動力轉移,素質相對高一點的勞動力都進城成為農民工,農民工相較農民而言,農民工能夠得到比單純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相對更高、更穩定的收入。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有勞動能力的農民逐漸進城務工,導致留守在農村的人口越來越少。
物聯卡之家調查顯示,農村留守的大多數為老人、婦女、兒童和少數中老年男子。這些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村留守人口不會熟練使用計算機,增加了農業物聯網的推廣難度。大多數農民從事農業生產規模較小,所得經濟收入以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為目的,沒有經濟能力,也沒有強烈的個人需求通過新的技術擴大農業生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很顯然,留守人員由于受到年齡、文化及其在家庭中的地位的限制,決定了他們對新技術的決策權和接受能力要差一些。
物聯卡之家資訊根據調查數據最后指出,對于物聯網時代農業信息化來說,需要先針對我國農民和農村的特點,可以多通過廣播、電視、巡回宣傳等方式來讓更多農民認識到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對他們的意義,以及信息化對于資源和財富的價值,提高他們學習和運用信息化手段的積極性。同時還要提供多種形式的培訓,更新培訓的內容,為農民提供深入和系統學習的機會。在縣、鄉、村三級建立起信息號隊伍,可以是專職的,也可以是兼職的,建立起農業信息人才網絡,為物聯網時代農業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