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大樓最特別的地方是在濱海大廈里面,第一次能夠將整個大樓的設備,和運營維護的管理體系和人的行為綜合地結合在一起。
羅伯特.曼金是這棟大樓的建筑設計師,曾經為谷歌、亞馬遜、三星等多家國際頂尖的高科技公司設計總部大樓。但這一次,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新總部大樓,卻與他過去任何一件作品都不相同。他說,這是他所做過的最大膽的一個項目,高科技公司通常會嘗試去做一些創新,但到頭來還是會選擇老舊的建筑造型。所以他們所面臨的,互聯網時代的大樓應該是什么樣的,怎么表現出連接和創新。
大樓的設計部門設想已經很明確,在這棟可容納一萬人的大樓里,人臉識別系統在入口處獲取身份信息后,會隨即觸發大樓里所有的智能設備進行聯動,為每一個進入這里的人做出個性化服務。大樓內有56部電梯,將不設數字按鍵,員工用微信直接預約樓層,最近的電梯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會議事會依據出席人員的情況自動調整溫度和亮度,
人們在一天的24小時當中,有20個小時是在建筑里,如何讓我們在建筑的空間里面感到舒適成為了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我們進了門閘,通過人臉識別,門閘就知道了,攝像頭就知道了,那其實電梯也知道了,電梯將會變成一個聰明的電梯,甚至在電梯運行的過程中,你房間的燈、空調都知道你將要到達。
他這個信息是通過什么途徑獲得的?那么在電梯在跟機器人之間,他們兩個物之間又是這么交流的?
這些所有的這些信息流、數據的傳遞,都是通過這個內部暫定為“卯識”的物聯網系統實現的。
過去,在一棟大樓里,火災報警、安防監控等系統都是獨立運行的,需要物業管理人員不停地切換才能操縱,而現在,物聯網系統第一次把它們匯集到了一個軟件之中。從北京到深圳的辦公室,從餐廳人流到地下停車場的占用率,任意角落的實時情況都可以第一時間調取。通過物聯網技術,還可以精準顯示開燈辦公室的位置,管理人員可以隨時操作物聯網系統控制開關和明暗。
國內最大的物聯網卡交易平臺表示,騰訊的規劃設計部門把這套前所未有的操作系統暫時成為“卯識”,寄托著研發團隊對未來世界的期盼。古人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其中卯時指的是5到7點。這件事情是物聯網的一個新的事件,所以也是一個破曉。物聯網的興起已經風起云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