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到工業監控、城市管理、近到智能交通、數字醫療,還有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定位導航、智能家居,所依托的就是這由物物之間信息交換編織而成的物聯網。而如今,這張大網也已經開始覆蓋在了現代農業的發展上。
智能大棚需要進行環境的監測,比如空氣溫度、濕度、光照度、光合有效輻射等;土壤商情的監測,比如土壤溫度、濕度、土壤張力、土壤PH值和土壤EC值。另外還需智能控制設備,控制現場的卷簾、天窗、濕簾、遮陽網、現場的灌溉電磁閥門和水泵等,利用這些傳感器設備,隨時了解現場的環境和土壤的數據變化情況,再利用智能控制設備調節現場的環境和土壤的數據,讓作物在最優的環境下生長。
物聯網技術將信息氣象站與水肥一體自動化系統相聯。通過對大數據收集、分析以及匯總,虛擬的云平臺可以自動發布指令。大棚中安裝的智能滴灌設備能夠讓農民們實現遠程控制。依靠智能傳感器系統,對農田中土壤的濕度、二氧化碳與氧氣的含量、農田周邊的溫度等,實現全自動澆水、施肥,通過精確的計算,能夠控制澆多少、施多少,水肥配比又如何,不但節省了人工成本,同時也提高了農作物產率。
物聯網卡交易平臺表示,過去靠人靠天的經驗農業,轉變為以數據為基礎的智慧農業,這是觀念的升級,也是質量、效率的質變。我們要做好人才培養、技術普及等相關工作。讓越來越多的大棚、農場都能通過智慧農業變強、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