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企業急于利用物聯網市場的快速增長機會,但沒有采取強有力的安全措施,使得物聯網的數據安全長期以來被人們所輕視,安全威脅可能就潛伏在身邊。
手機作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拍檔”顯然是被重點關注的目標之一。2017年,華為海思巴龍芯片組中的調制解調器被發現存在基帶漏洞,攻擊者可借此盜用手機的隱私信息,令用戶心驚膽戰。
無獨有偶,2017年4月,成都雙流連續發生多起無人機飛行器黑飛事件。該事件導致百余架次航班被迫備降或返航,超過萬名旅客受阻滯留機場,經濟損失以千萬元計,旅客的生命安全和損失更是遭到了巨大的威脅。
物聯網帶來的整體連通性無疑是讓人興奮的, 但也為數據損壞和污染提供了機會。此時,為數據安全選擇基于軟件還是基于硬件的“防盜門”是一個需要考量的問題。
由于利用已有系統與程序的資源來保護數據,以及能都隨著威脅和漏洞的演進而升級,率先被企業所選擇。相應的,軟件的詬病亦在于,其仍然容易被發現,且物聯網領域里算法常具備通用性,存在被攻擊的風險。
物聯網卡交易平臺表示,隨著物聯網技術以及物聯網卡的發展,安全始終是一個復雜的課題。在更好的安全措施變得更加普遍之前,如何減輕物聯網設備等終端產品帶來的安全隱患,顯然是科技發展浪潮中需要共同應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