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9 14:15 技術進步 物聯網 城市擁堵
現在汽車工業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加快,私家車數量的劇增,使公路、橋梁、公交、停車場等使用捉襟見肘,而物聯網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將會有效的緩解這一狀況。
首先,當交通管理過程中,在公路發生問題是車聯網將會由自動檢測系統提示駕駛員道路的最優選擇。在物聯網應用中還可以預先告知前方的公路或橋梁的自然情況,盡量規避發生意外交通事故。它也可通過光線的強度對路燈進行自動開關控制,避免霧霆等天氣造成的安全隱患,同時也出現了自動駕駛技術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
其次,公交系統中物聯網構建智能交通系統來管理和控制公交運營,如電子站牌、車輛調度、智能收費卡等。可以詳細實時掌握每輛公交系統車輛的現況及其車輛的具體性能。并且還可通過智能交通系統在候車站實時發布乘車需要等候的時間,并查詢最佳的公交換乘方案。
最近,歐盟委員會計劃推出多項智能交通行動舉措,治理擁堵。根據會議提供的數據,歐盟27個成員國駕車人公路交通堵塞時間最長的三個國家分別是:比利時,堵塞時間平均為55小時/年;荷蘭,平均為50小時/年;和意大利,平均為29小時/年。
考慮到歐盟27個成員國目前的公路交通擁堵和未來世界交通擁堵的發展趨勢,歐委會認為,充分利用最先進的智能交通技術是主要的解決方案之一。智能交通系統的優勢在于:不僅可緩解交通擁堵,而且可在經濟、環境和安全上提供最佳解決手段。為此,歐委會副主席克洛斯,在大會上全面闡釋了歐盟解決公路交通擁堵,采取的智能交通行動舉措。
例如,利用ICT技術的創新發明改變駕車方式;電子通行或拼車出行網上服務;采用車輛數字傳感器和電子交通評估系統等。
再例如,SUNSET研發項目的創新發明,鼓勵駕車人利用互聯網安全出行和避免擁堵,刺激其節能和保持環境的可持續。部分中長期研發創新項目,提升了歐盟智能交通工業的競爭力和世界領先水平。
物聯卡(深圳)科技資訊指出,技術進步是物聯網產業鏈發展的引擎,因此,解決城市擁堵問題,建設智能交通城市,還需要技術進步導致物聯網新的產業環節出現,也刺激市場產生新的需求,提高行業勞動生產率,并將產業鏈發展推動到新的發展高度。
技術進步越快,物聯網普及也將越來越快。以傳感技術為例,最初的物理傳感器可以感受基于力、熱、光、電、磁、聲等物理場信息,化學感應器能夠感受化學反應,生物傳感器能感應到酶、抗體、激素等分子識別功能。隨著電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力、光、氣、磁、濕、生、射線、色敏、味敏等傳感技術進一步成長,其功能更強、種類更多、生產成本更低,使用也更方便,傳感技術鏈不斷壯大和成熟,并逐步帶動上下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