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3 09:55 智慧農業
現有農民可用的技術包括:
傳感器:土壤,水,光,濕度,溫度管理。
軟件:針對特定農場類型或與案例無關的物聯網平臺的專業軟件解決方案。
連接:物聯網卡蜂窩,LORA等等。
位置:GPS,衛星等。
機器人:自動拖拉機,加工設施等。
有了這些工具,農民就可以監控現場情況,甚至無需前往現場,為整個地塊兒做出戰略決策。智慧農業的驅動力是物聯網連接智能機器和傳感器、物聯網卡集成在農場,使農業過程數據驅動和數據化。
物聯網的核心是可以從事物中提取并通過互聯網傳輸的數據。為了優化耕作過程,安裝在農場的物聯網設備應該在重復循環中收集和處理數據,使農民能夠快速應對新出現的問題和環境條件的變化。智慧農業遵循這樣的循環:
1.觀察
傳感器記錄來自作物、牲畜、土壤或大氣的觀測數據,并且通過物聯網卡、wifi等方式進行數據的傳輸。
2.診斷
?傳感器收集的數據經物聯網卡上傳到后臺管理系統,經過后臺管理系統的數據分析,從而確定被檢查對象的狀況并識別任何缺陷或需求。
3.反饋
在分析出相應的問題之后,物聯網平臺的用戶或機器學習驅動的組件確定是否需要特定于位置的處理,如果是的話就可以確定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4.行動
在最終用戶評估和操作之后,循環從頭開始重復。這就像是程序員所寫的一個程序一樣,進行無限的循環。
智慧農業正在為所謂的第三次綠色革命鋪平道路。這場革命借鑒了數據驅動分析技術的綜合應用,如精準農業設備、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無人機、機器人技術等。
國內物聯網卡交易平臺物聯卡之家表示,在未來的智慧農業革命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將下降,而整體效率將會提高。物聯網技術將實現更好的食品可追溯性,從而提高食品安全性。通過例如更有效地使用水或優化處理和輸入,它對環境也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