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查閱2018年春節期間的流量數據,或許我們會有更多的思考。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春節假期7天,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了84.9萬TB,同比增長236%。除夕當日,移動數據流量消費12.1萬TB,同比增長245%,初一是移動數據流量消費高峰,當日移動數據流量13萬TB,同比增長234%。再看2017年春節期間的流量數據,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了25901萬G,是2016年的2倍。除夕當日,移動數據流量消費3598萬G,同比增長88.4%。
如果上面的這些數據不能足夠說明2019年運營商面臨的嚴峻形勢,那么我們可以把以下幾個方面的前提增加進來。2018年是不限量套餐的爆發年,套餐價格甚至降低到19元/月的超低門檻;2018年是移動電話用戶暴增的一年,全年凈增用戶1.49億戶;2018年是移動寬帶用戶(3/4G)用戶高速增長的一年,全年用戶凈增1.7億戶;2018年是手機上網用戶增長將近8000萬戶的一年。另外,從增速上看,可以說無論是移動電話用戶、移動寬帶用戶,還是手機上網用戶增幅都接近甚至超過10%。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達711億GB,比上年增長189.1%,增速較上年提高26.9個百分點。根據上述數據,我們計算得知2018年的日均流量消費達到1.95億GB。而2019年春節期間流量消費最高的大年初一當天,流量消費僅為28.86 萬X1024GB=2.95億GB。另外,2019年春節期間的日均流量消費為2.86億GB。雖然2019年的春節期間的流量消費高于2018年的日均流量消費,但是高出的幅度卻僅有46.7%。
雖然,春節期間的數據并不一定能夠真正代表2019年未來的流量增長情況,但是今年春節期間的數據相對于2018的年日均流量消費,運營商還需要繼續大力度激發用戶的流量消費。具體的路徑可以有如下幾種:
一是提升手機上網用戶規模和滲透率。對運營商來說,這個是目前最為緊要的工作。雖然在卡槽概念刺激下,2018年出現了移動電話用戶的暴增,但是移動電話用戶凈增1.49億戶和手機上網凈增0.8億戶之間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而且在移動互聯網快速向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擴張滲透的趨勢下,手機上網用戶滲透率方面,2018年較2017年,不但沒有增長,還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實際上,這里面即便不是用戶發展水分,也是存在用戶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2019年是運營商的存量經營年,在流量經營的情況下,提升手機上網用戶滲透率才能更好地布局流量經營。從運營商總體來說,擴大3/4G終端用戶規模,從而擴大流量消費用戶規模,并據此提升手機上網用戶滲透率或許是后4G最迫切的工作。5G終端商用前,各終端廠商存在最大化變現其4G終端生產線的沖動和需求。所以,運營商有必要借此機會再搞一波低端4G終端替換2G功能機活動。
二是提升手機上網用戶活躍度。2018年的卡槽概念催生了大量二卡,甚至多卡用戶。雖然手機號碼增多了,但是真正的新身份證用戶并未同步增長,畢竟移動電話用戶已經達到15.7億元,遠超人口總規模的13.9億數據。怎么才能讓這些被叫卡、保號卡、語音卡產生流量呢?激活這些流量消費沉默用戶,推動“小二轉正”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措施。但是從運營商整體來看,這樣并不能提升總體的活躍度。所以,與互聯網企業進行異業滲透,大搞融合營銷,從內容方面入手,替用戶找到流量消費的需求。無論是游戲、視頻、網購,如果用戶不能發現自己的流量消費需求所在,那么運營商有必要和互聯網公司一起主動替用戶解決問題,如此才能催生用戶的流量消費,通過長期的習慣培養從而提升上網活躍度。
三是大幅度提升單個用戶DOU。在手機上網用戶規模、滲透率、活躍度提升的基礎上,提升單個用戶DOU必然也會促進總體的流量消費。2018年開始的各種流量不限量套餐,實際上門檻已經普遍降低至40元左右。然而,2018年全年下來,用戶DOU僅僅從一月份的2.77GB增長到十二月末的6.25GB。然而從月均數據看,每個月的增長大約在300MB左右。這樣的流量消費增長滿足不了包括監管層在內的“薄利多銷”期待。2018年運營商的經營數據就已經說明了,流量消費增長乏力,導致了運營商整體的營收增長下滑。然而,怎樣才能提升用戶的DOU呢?在運營商普遍缺乏內容的情況下,在流量單價已經降低至盈虧線附近時,4K、8K等高質量圖片、視頻內容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對廣大人民群眾來說,春節是一個相對來能夠而且愿意放開消費的時節。從春節前的各種線上線下營銷宣傳中,我們也看到了運營商確實在借勢加大營銷,但是從最終的經營數據效果來看,用戶的流量激發仍然不足。這種不足如果在2019年的后續月份中延續下去,那么2019年的全年下來,運營商的營收正向增長或許難以保障。現在尚在全年的開端,從現在開始加大激發力度或許還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