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 15:28 物聯網產業扶持
楊元慶認為,當下,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的紅利釋放殆盡,經濟增速放緩,亟待尋求增長新動能。其次,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規模巨大,但與之對應的經濟和產業運營效率仍舊偏低。
在這樣的背景下,楊元慶建議,通過對傳統制造業生產端和產品端進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能夠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且能創造出更多附加服務,繼而創造出新型商業形態和新興消費需求。
除此之外,其認為,強化人工智能技術與垂直行業的結合、大力發展智能物聯網、革新生產技術,能夠提升生產率、創造更多“效率紅利”,未來,有潛力成為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增長點。
其中,楊元慶提出,以華為、中興、聯想等為代表的ICT企業和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和歐美領先科技公司比肩,或能成為推動中國智能產業和產業物聯網發展,成為創造“效率紅利”的中堅力量。
同時,楊元慶認為,傳統中小企業是“效率紅利”最大的創造者和釋放者,但因中小企業,制造基礎相對薄弱,設備改造和數據采集難度較大,對資金投入、投資回報、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顧慮,投資智能物聯網的意愿不足,“建議有關部門推出更多的產業政策,加強對人工智能與產業物聯網結合的重視和扶持,推動相關研發成果用于產業實踐,加大對中小制造企業的扶持力度。”
在具體議案中,楊元慶建議:加大對“效率紅利”的理論論證和探索,樹立明確的政策導向;加強對智能物聯網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細化落地執行的標準;加強對智能物聯網的標桿案例打造,由點及面推廣復 制可行性的經驗。
據匯信了解,此前楊元慶歷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并在2018年成為全國人大代表。近年來,楊元慶提出的多項議案引發社會關注,包括2018年,其提出發展行業智能和智慧醫療等建議;2017年,建議用信息技術手段普及優秀教育資源和改善在校兒童營養餐;2016年,提出了“信息扶貧”建議,別讓偏遠地區的民眾處于“網絡失聯”狀態。
附楊元慶提案建議:
第一,加大對“效率紅利”的理論論證和探索,樹立明確的政策導向。
目前,國務院已經出臺了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和產業物聯網發展的政策文件,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撐。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業已被提升為國家戰略。
然而,關于智能產業物聯網的發展與生產效率、經濟增長,實現高質量的發展之間的辨證關系,當前未涉及更多頂層的理論論證和探討,行業發展仍缺乏宏觀層面的戰略設計。建議有關政府部門能夠牽頭高校、科研院所、智庫、行業協會、領頭企業等,聯動加強對人工智能應用于產業效率提升的研究和探索,形成國家戰略層面的對“效率紅利”的政策推動。
第二,加強對智能物聯網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細化落地執行的標準。
當前,中國傳統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仍舊不高。尤其是中小企業,制造基礎相對薄弱,設備改造和數據采集難度較大。由于對資金投入、投資回報、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顧慮,投資智能物聯網的意愿不足。工信部等部門已經出臺了系列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文件,但是當前更多是龍頭企業受益更多。傳統中小企業是“效率紅利”最大的創造者和釋放者,建議有關部門能夠進一步推出更多的產業政策,加強對人工智能與產業物聯網結合的重視和扶持,推動相關研發成果應用于產業實踐,同時加大對中小制造企業的扶持力度。
第三,加強對智能物聯網的標桿案例打造,由點及面推廣復 制可行性的經驗。
對傳統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并且技術難度大、資金成本高、市場認可周期長。此外,由于制造業、醫療、交通、冶金、采掘等不同的垂直行業數字化基礎不同,行業發展不均衡,智能化改造的難度也不一致。因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能夠充分挖掘和推廣成功的企業案例及解決方案,由點及面,加快將成功試點案例向行業內部及更多行業的復 制延伸,更廣泛地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國民經濟長期持續、健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