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與前幾代移動通信技術不同,運營商對于即將開啟的5G網絡規模建設與運營,卻是有些忐忑。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展會期間就指出,中國移動感到十分糾結,一方面想要盡快建設好5G網絡,另一方面面臨增量不增收以及5G投資加大的壓力。楊杰透露,今年一季度包括今年前五個月,運營商收入增長基本上處于停滯,中移動更是面臨著業績都連續負增長的困境。
5G能夠幫助運營商突破成長天花板,重回上升通道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如何破解5G商用密碼,卻考量著產業鏈的智慧。正如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在出席,由英特爾與信通院合作舉辦了“5G應用發展創新論壇——第二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應用研討會”時所言,當務之急是推動5G應用落地生根,充分發揮5G在創新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方面的加速作用,提供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多快好省:構建云網融合的5G基礎設施
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5G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的主要發展方向成為了全面構筑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基礎設施。王志勤就認為,5G將有效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力支撐網絡強國和制造強國的建設。
今年的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放了5G的商用牌牌照,這也標志著我國正式步入5G的商用元年。伴隨著牌照的發放,三大運營商也開啟了網絡規模建設的步伐。以中國移動為例,其宣布將在今年建設超過5萬個5G基站,在超過50個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明年將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
但正如前文所言,盈利能力最強的中國移動尚且面臨著巨大的投資壓力,5G所面臨的困境更應該值得關注。如何“多快好省“的構建基礎網絡,打造數字化轉型的新底座,就成為了擺在了整個產業鏈面前的新課題。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在MWC19上海就指出,5G時代是云的時代,也是云網融合的時代,只有云網深度融合,才能滿足5G時代各類應用需求。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以及全面云化的5G網絡可通過統一編排,將中國電信NB-IoT、光網、云資源池等封裝為統一的切片,才能更好的助力垂直行業的應用落地。
英特爾數據中心集團副總裁、網絡創新業務部總經理林怡顏非常認同柯瑞文的觀點。她認為,網絡云化改造是提升運營商ROI的最好方向,每個節點都應該有分析和存儲的能力。但要構建這張云網協同、邊云協同、全面云化、敏捷開放的5G網絡絕非易事,不但需要前瞻性的頂層設計,還需要貼合實際的演進規劃。
作為全球唯一的5G端到端基礎架構賦能者,英特爾可以提供涵蓋接入網、邊緣、核心網,云和數據中心的完整解決方案。這種底層物理基礎設施架構的歸一性,賦予了網絡最大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而且也為最終面向行業應用的端到端網絡切片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了加速這個歷程,英特爾目前已經在硬件、工具和平臺多個層面,做好了準備。在硬件層面,英特爾推出了Atom、Xeon-D以及更有擴展性的至強可擴展處理器,配合FPGA、eAISC、VPU等各種加速技術;此外,英特爾還提供網卡、硅光、傲騰固態盤、傲騰數據中心級持久內存等相關產品。在軟件方面,英特爾投入大量資源支持開源生態和企業大型軟件的優化。在平臺側,英特爾自身也提供了多種支持邊緣應用的開源組件,如高清視頻編解碼套件、Open-VINO、OPEN-NESS、FlexRAN,支持虛擬化的O-RAN技術。
以日本電信運營商Rakuten(樂天)為例,作為一家新興電信運營商,Rakuten在5G的部署過程中,和英特爾等合作伙伴一起,將虛擬化、解耦、Cloud RAN、邊緣計算、自動化等新技術全面進行了實踐和部署,實現了網絡即服務(NAAS),而這種嘗試也證明,端到端完全虛擬化云原生移動網絡從技術角度是可行的。
網絡云化絕非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能夠解決運營商當前所面臨的痛點,價值會更加凸顯。5G云化小站就是這樣的例子,5G千萬級小站的需求量與高企的單站價格,是困擾運營商5G深度部署的難點。在此次MWC上海19上,英特爾就聯合中國移動研究院、京信通信、佰才邦、新華三集團、銳捷網絡、賽特斯等多家廠商,推出了眾多小站新品,幫助運營商進行低成本、快速的5G網絡建設與優化。特別是英特爾和中國移動研究院、京信通信聯合推出的5G云小站已經走向商用,開創了業界先河。
應用引領:產業鏈攜手激發5G與數據價值
正如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所言,5G不是簡單的4G+1G,將更具有革命性,將會為跨領域、全方位、多層次的產業深度融合提供基礎設施支撐,充分釋放數字化應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王志勤認為,5G將有效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力支撐網絡強國和制造強國的建設。林怡顏則指出,要真正的釋放5G和數據的價值,就必須要與垂直行業進行更多的化學反應,未來的5G網絡將是面向場景化的,需要深入行業用戶才能洞察需求。
在推動5G應用發展方面,三大運營商都已經積極行動起來。中國移動成立5G創新中心和三大產業研究院,推動5G不斷試點應用,圍繞九大領域開展了100多個應用示范,涵蓋交通、能源、娛樂、智慧城市等領域;中國電信推動三朵云架構使能5G應用,滿足低時延、高速數據業務需求,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開展了廣泛研究,如在鎮海打造智慧工廠,與兆豐電機聯合打造5G柔性工作車間,與紅獅水泥打造5G智慧工廠等;中國聯通也在新媒體、工業互聯網、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
林怡顏表示,透過琳瑯滿目的各種創新應用,邊緣計算可以說是重要的使能技術。如今,邊緣計算正在從理念進入到實際部署階段,逐步應用在智能工業、酒店博彩、智能交通、車聯網、新零售、智慧城市、云游戲、基礎設施、智能場館、VR/AR、智能安防等領域。而為推動邊緣計算發展,英特爾在多領域進行了布局。在計算領域,英特爾能提供凌動、酷睿、至強等多種規格的處理器,以及FPGA和各種加速卡,滿足不同行業對算力的需求;基于最新的3D Xpoint技術,英特爾所推出的傲騰持久內存在容量和性能方面提升明顯,閃存的存儲密度可以提升10倍,存儲速度比前一代提高100倍。英特爾正把AI技術應用于邊緣計算,構建從智能攝像機到智能網絡視頻存儲器以及智能視頻服務器,來滿足不同產品形態對計算的要求。同時,英特爾還提供各種軟件工具包,進一步助力垂直行業用戶。在生態的合作方面,英特爾跟相應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來做邊緣計算的落地解決方案。
比如在智能制造領域,中國移動借助ONENET邊緣計算平臺和英特爾Visual Cloud Accelerator Card – Analytics 卡輸出的加速算力,以及第二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打造的基于機器視覺的工業質檢解決方案,在提高質檢效率的同時,大大降低不良品的漏檢幾率。隨著5G時代的到來,該方案還可以與5G技術向結合,確保數據的安全、高速和穩定傳輸。
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騰訊在5G應用探索和實踐方面走在行業前列。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云飛指出,現有4G網絡的無法和用戶很好的結合,而5G與MEC的組合則可以有效解決當前所面臨的一些技術難點,加速使能騰訊的連接戰略。前段時間,騰訊就聯手英特爾打造了5G+MEC聯合實驗室,雙方聚焦于多接入邊緣計算,在移動游戲、視頻、移動增值服務、廣告服務以及云服務等方面,從云到端全面推動云產品的升級和5G的發展。
獨行快,眾行遠!根據信通院測算,預計5G在2020年-2025年將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15.2萬億元,而垂直應用成為5G發展成功的關鍵因素。英特爾將攜手合作伙伴一道,端到端加速5G應用創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