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物聯網的影響在數據中心和整個網絡中變得更加突出。Gartner的一些預測是正確的,但我們對它們如何發揮作用有了更好的認識。
延遲和可靠性
無論是在談論自動駕駛汽車還是工業4.0,在一個永遠在線無處不在的連接世界中,延遲和可靠性都會籠罩在一切之上。這兩項挑戰正在推動我們在未來幾年內在網絡設計中看到的大部分變化。
如果業界要實現物聯網的承諾,我們必須提高近實時支持更多機器到機器通信的能力。在諸如自動駕駛車輛的應用中,延遲要求大約為幾毫秒。國際移動技術協會GSMA已經指出5G的延遲應該是1毫秒,這比4G目前的50毫秒好50倍。
滿足這些要求需要徹底重新思考我們在整個網絡中部署資產的方式和位置。可靠性與延遲一樣重要,這將涉及在傳輸數據的任何地方進行多次故障轉移。例如,對于車輛引導,收集,處理和存儲信息的工作可以在各種路邊微型數據中心和啟用智能城市的街道設備之間共享。
計算/存儲容量轉移到邊緣
傳統上,當我們需要更快時,我們增加了帶寬。不過還有一些方法是減少數據傳播的距離。
因此,IoT數據越來越多地通過SoC在設備上處理并存儲在網絡邊緣。或者,設備可以將原始數據直接發送到網絡邊緣的計算/存儲資產以進行處理和存儲。在任何一種情況下,這都允許網絡運營商增加設備與計算/存儲位置之間的鏈路容量。
支持所有這些邊緣節點意味著部署更多網狀設計,以滿足所需的故障轉移可靠性和延遲要求。每個節點都需要多個服務交付點和并行的點對點連接,這意味著更多的光纖。另一方面,這種設計的另一個好處是減少了回程網絡上的流量,因為只需要將數據回傳到數據中心。
標準化以推動和擴展發展
標準化的需求也推動了基礎設施的變革。例如,5G的近期目標是啟用虛擬網絡切片。將基礎設施劃分為獨立的虛擬網絡使運營商能夠在控制平面上方創建獨立的標準化層,從而可以提供專有的增值服務。一個主要的挑戰是確定流量的優先級和路由,以確保任何特定于運營商的服務在每個其他提供商網絡上的相同SLA內運行。
流量卡之家認為,我們很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看到這種大規模的物聯網部署,這些部署將保證這里提到的變化。但隨著部分開始落實,變化的速度將會加快。就時間安排而言,工業應用已經開始出現,并且將根據其展示投資回報率的能力逐步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