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抓手,定位國民經濟百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基礎設施。工信部部長苗圩在5G發牌當天即指出,各企業要以市場和業務為導向,積極推進5G融合應用和創新發展,聚焦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領域,為更多的垂直行業賦能賦智,促進各行各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網絡切片等新型技術的出現,將一張網切片成N張網,在不同的行業獨立應用,似乎可以讓5G和垂直行業完美結合。理想如此豐滿,現實是否骨感?事實上,5G進軍垂直行業絕非一帆風順,需要運營商乃至通信業換位思考,充分理解垂直行業用戶的訴求,否則容易害“單相思”。
網絡切片不能一勞永逸
網絡切片技術堪稱5G進軍垂直行業的一柄利器。無線電管理專家闞潤田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網絡切片可以對5G資源和能力按照不同的業務場景和業務模型,進行邏輯上的劃分、網絡功能的裁剪定制、網絡資源的管理編排,形成多個獨立的虛擬網絡,按需定制;以及相互隔離的、邏輯獨立的完整網絡。這將滿足大帶寬、低延遲、海量連接等行業應用場景。
網絡切片的技術優勢明顯,而且理論上也可以實現,從而帶來行業專網無可比擬的成本優勢。但在現實中,行業客戶會有自己的考量。Strategy Analytics研究總監楊光對C114表示,某些行業客戶,出于業務的特殊性,一方面要求擁有一張物理層面隔離的5G網絡,而不僅僅是邏輯層面隔離,以保證網絡的高安全性。
另一方面,行業專網對定制化的要求非常高,而運營商傳統上擅長做標準化產品,一個產品服務賣給盡可能多的用戶。面對千差萬別的行業定制化需求,能否及時響應、高效滿足,對運營商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同時,運營商需要招聘很多開發人員做各類軟件功能開發,對其成本管控也是一大挑戰。
因此,在MWC19上海期間楊光主持的“5G促進行業創新”論壇上,多位垂直行業代表都表示出了擺脫電信運營商,構建自己專用5G網絡的意愿。“運營商肯定希望建一張大網,也有技術支撐,行業用戶則有自己的算盤。這是一個不斷探索、相互融合的過程。”楊光對C114表示。
5G頻率怎么分?
這個問題很奇怪。因為在去年12月,5G中低頻頻率已經進行了“劃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分別獲得了3.5GHz頻段各100MHz頻譜,中國移動獲得了2.6GHz頻段100MHz頻譜和4.9GHz頻段100MHz頻譜。廣電則手握700M“黃金頻段”頻譜資源。
沒有頻率資源,網絡建設就是無源之水。但是,隨著5G進入垂直行業,傳統的頻率劃分方式也遇到了某些挑戰。原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日前在公開場合表示,5G的重點不是取代4G,而在工業互聯網。中興通訊總裁徐子陽也說,最看好5G的兩大應用方向,一是大視頻,一是工業互聯網。而一些工業互聯網客戶想要構建自己完全掌握的專用寬帶無線網絡。
楊光指出,與中國同為工業大國的德國,將3700-3800MHz頻譜留作局域和區域5G應用,得到了德國企業界的廣泛歡迎。日本、英國也有類似考慮。“在國內,工信部近日印發《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9年工作計劃》,明確提出2019年將進一步加快5G工業互聯網頻率使用規劃研究。不過,最終采取何種形式,目前尚無定論。”
早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就建議加強頻率監管,謹慎對待非通信企業的5G專用頻率申請,節省頻譜資源,充分發揮運營商的專業化能力,提高產業集約度,避免網絡安全隱患。應該來說,這代表了運營商的共識。無線電頻率是稀缺資源,如果分散使用,網絡很難發揮出規模價值。
楊光認為,運營商與行業用戶共建5G行業網絡,似乎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而中國移動在其“5G+硬核能力體系”中提出的“公網頻譜局域專用”思路,就是一種可能的方向。
互相理解方能兩情相悅
我們需要知道,垂直行業是一個統稱,包含了國民經濟各行各業,這里面,既有強勢的行業,例如電力行業,擁有高度集中運營的電網;也有分散的行業,例如零售業,各自為政。既有擁有大型工廠的鋼鐵企業、汽車企業,也有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需求千變萬化,想法各有千秋。一張5G網絡想包打天下,是不現實的。
如同5G橫空出世,2G、3G、4G還將繼續存在,對于垂直行業應用,5G作為一個“外來者”,必然會經歷不斷摸索的過程,怎么建網、怎么運營、怎么分配利益,都有待進一步完善,“顛覆”行業專網的想法是不可取的。網絡切片、單獨建網、聯合建網、網絡租賃,在5G商用初期都將是可能的選項。
運營商、設備廠商聯合垂直行業的頭部企業,已經做了大量的5G應用試點工作,從MWC19上海的集中展示可以看到,5G生態的繁榮值得期待。事實上,當通信業和垂直行業兩情相悅,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有望產生更具價值的商業模式。屆時,5G將作為一種底層能力,融入各行各業,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