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SMA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23年,亞太地區的移動技術和服務將創造1.9萬億美元的收入,高于2018年占該地區GDP 5.3%的1.6萬億美元。中國移動生態系統于2018年創造了5.2萬億元 (7,500億美元) 經濟貢獻值,預計到2023年,該數字將增長到6萬億元 (8,700億美元)。
正在到來的5G也將拉動全球的經濟增長,GSMA預計未來15年5G將為全球經濟貢獻2.2萬億美元,制造業、公用事業、金融服務等將是這一新技術的最大受益者。
關舟強調,“這些受益將取決于各個運營商能否及時獲得適當數量和類型的頻譜。”
如今,世界各國政府已開始為5G網絡拍賣頻譜,但鑒于已分配的頻譜數量各不相同、所施加的苛刻條件以及獲取頻譜的成本,5G服務的速度、范圍和質量可能因國家而截然不同。
關舟表示,在2G、3G、4G時代,全球頻譜統一劃分,這樣的方式非常成功,只有這樣做,經濟產業才能得以商業化、規模化。關于5G頻譜資源分配,關舟認為,統一5G頻譜頻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頻譜碎片化會增加終端設備成本,使技術推廣和實現實惠的服務價格面臨障礙。
有的國家正在考慮為工業互聯網等垂直行業分配專門的頻段。關舟指出,如果直接將頻譜分配給不同垂直行業可能導致潛在的碎片化和低效率等主要風險。政府應加大對移動運營商的頻譜資源分配,充分利用移動運營商在頻譜效率優化方面的豐富經驗和強大能力,提高全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和收益。
在頻譜資源越來越緊缺的情況下,開發利用毫米波頻譜資源成為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重點。在全球范圍內,移動網絡是否能夠獲得該資源的決策將在2019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19)中確定。
GSMA建議移動產業提供26GHz(24.25-27.5GHz),40GHz(37.5-43.5GHz)和66-71GHz頻段支援。GSMA認為,在WRC-19上對這些頻段進行全球統一將創造最大的規模經濟,并在全球提供更加經濟實惠的寬帶價格。
“如果能夠協同全球力量將毫米波資源合理分配,對未來的5G特別是高帶寬低時延這一類的應用將有很好的幫助。”關舟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