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全球第一個移動蜂窩電話系統在美國貝爾實驗室誕生,此后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1G)逐漸在各國建立起來。當時,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處于絕對落后狀態。但從2G開始,我國開始奮起直追,并走過了3G突破、4G同步階段,如今中國5G技術已領先全球。這一歷程僅用了30年。可以說,通信業的發展之路是中國科技搶占世界創新高地的一個縮影。
從追隨到引領
5G技術就像是一場“颶風”,迅速席卷了全球。
在首批5G牌照發放之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接受采訪時表示:“5G牌照的發放,意味著5G正式進入商用環節,所有技術和產業的準備已經到了開始落地的時候,允許各項業務進一步開放。”
在他看來,4G從建網發展到現在已有六七年的時間,但5G的建設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5G產業鏈還需進一步完善。通過多年的提速降費,4G的資費價格已降至當初的十分之一左右,未來5G的資費會逐漸降低,終端成本將進一步下降。”鄔賀銓表示。
中國5G走在世界前列,甚至在技術上引領全球。如今,在各方力量的團結推動下,中國5G時代提前到來,5G牌照的發放更是提前了整整半年。
從1G落后、2G追隨、3G突破、4G同步,到如今5G趕超落地,中國通信業篳路藍縷,5G技術讓全球人矚目。
1G在中國的應用有14年之久,用戶數最高曾達到了660萬。在那個時代,像板磚一樣的移動終端大哥大形象,烙印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在美國和英國的移動通信系統遍布全球時,中國在1G的開通并商用上晚了近10年的時間。
二十世紀90年代起,以GSM為主,IS-95、CDMA為輔的2G在中國發展迅速,用戶規模急速攀升。10年后,中國的2G用戶達到近2.8億戶,超過固定電話用戶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經營網絡。
3G讓中國通信業敲開了世界的大門。1998年1月份,決定中國通信業命運的3G候選技術策略的“香山會議”召開。在“國際標準從來都是外國人的天下,中國搞移動通信標準難度非常大”的強烈質疑下,會議堅決支持中國企業向國際通信標準化組織提交3G時代的中國標準TD-SCDMA。2000年,在土耳其召開的國際電聯全會上,中國提出的TD-SCDMA系統獲通過,一舉打破了發達國家對移動通信標準的壟斷,成為全球3G時代的三大標準之一。這是中國通信技術趕超的關鍵性事件。
2012年,4G已在多國醞釀。這一階段,我國成為全球4G發展的發動機。2013年12月份,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運營商發布4G牌照。很快,4G商用實現了遍地開花。2018年,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5.7億戶,普及率接近84%,隨著國家提速降費政策落地,新增用戶規模創10年新高。雖然4G可把上網速度提高到超過3G時代的50倍,但仍面臨容量受限等問題。
從2016年開始,美日韓歐等國家和地區,開始布局和部署5G商用網絡。同時,各國的主流運營商紛紛推出自己的5G規模商用時間表。
中國在這一輪競爭中,不但沒有落后,反而成功地走到前列。中國投入大量資金用于5G網絡技術的研發。5G頻譜規劃相繼出臺,為中國在全球5G發展中占得先機。早在2016年,工信部就召開“5G技術研發試驗”啟動會。隨后的兩年,這一工作明顯提速。2018年,運營商在多個城市開展5G試點。當年12月份,工信部許可三大運營商開展5G系統試驗。今年1月份,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測試結束,系統設備達到預商用水平。目前各方正加緊研發5G商用終端和芯片。隨著5G牌照正式發放,預計今年年中商用終端有望規模化面世。
在這一過程中,華為的一場關鍵性勝利為中國在全球5G市場確定了領先地位。2016年11月份,3GPPRAN187次會議在美國內華達州里諾召開,展開了一場關鍵的短碼之戰,即通過競爭確定5G短碼最終方案。華為經歷殘酷的競爭,獲得了50家代表的支持,以PolarCode(極化碼)戰勝了高通主推的LDPC及法國的Turbo2.0方案,突破歐美壟斷局面,拿下5G時代的話語權,讓中國通信核心技術第一次占領制高點。
5G激發增量時代再次來臨
3G時代,移動互聯網興起,電商蓬勃發展;4G時代,微博、直播和短視頻等社交媒類應用爆發。那么5G將給人類生活帶來怎樣的變革?
業內人士認為,車聯網、無人機、VR、物聯網、3D掃描儀等終端商用將進一步提速,可能再次出現跑馬圈地的競爭時代。
中國所有產業似乎都在等待5G的到來。中國5G牌照發放的那天,幾乎所有的設備制造商、通信運營商都在高呼“我們準備好了”。
華為和中興在第一時間回應:已在產業鏈和行業應用等方面做好全面商用準備。高通、英特爾、愛立信也紛紛表態將繼續與中國的科技產業生態拓展合作。三大運營商齊齊發聲:加快5G商用步伐,推進5G網絡共建共享。
從芯片廠商到硬件制造商,它們很早就按照不同路徑推進5G研發、產業商業化的進程,圍繞5G所延伸出的移動連接技術、AI、XR技術、可穿戴、PC、車聯網、IoT等布局。
業內人士認為,在5G快速帶動之下,中國已成為世界移動技術市場發展的重要核心地區。在IoT領域,中國也將扮演一個中心角色的地位。
而5G催生的廣闊前景也吸引了全產業鏈共同布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顯示,2030年,在直接貢獻方面,5G將帶動的總產出、經濟增加值、就業機會分別為6.3萬億元、2.9萬億元和800萬個。
中國物聯網產業協會秘書長柏斯維表示:“我國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預示著2019年我國5G商用開啟。這在全球通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從5G開始,中國無論是從專利、標準、話語權和商用上都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除三大運營商以外,中國廣電也拿到一張5G牌照,這讓高清視頻節目快速進入百姓家庭成為可能。
“在5G通信領域,中國已經遠遠將其他地區拋在后面。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單一通信市場、全球用戶規模最大的三家電信公司、全球領先的通信業巨頭。在各大海外通信展會上,近年來中國公司占據大半份額。在世界通信領域,我們已可以越來越明顯感受到中國的力量。”一位有多年通信業從業經驗、長期駐扎在海外的通信公司管理層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