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8 14:34 未來物聯網 農業 現代化
農業物聯網是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全產業鏈中的具體應用,對改造傳統農業、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農業物聯網感知、傳輸、處理的層次結構方而給出了詳細的定義,認為農業物聯網是指綜合運用各類傳感器、RFID、視覺采集終端等感知和識別設備,廣泛采集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大田種植、設施園藝、農產品物流等不同行業的農業現場信息;按照約定數據傳輸和格式轉換方法,集成無線傳感器網絡、電信網和互聯網等信息傳輸通道,實現多尺度農業信息的可靠傳輸;最后將獲取的海量農業信息進行融合、處理,并通過智能化操作終端實現農業的自動化生產、最優化控制、智能化管理、電子化交易,進而實現農業集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和安全的目標。
現行農業物聯網主要集中于單體的應用,其特點是閉環于一個具體的應用,導致整個系統的可伸縮性、可擴展性、模塊化和互操作性不能滿足農業物聯網日益發展的需求。如何從各種應用需求中統一抽取出系統的各組成部件以及它們之間的組織關系,進而指導農業物聯網體系結構的建立與實現是目前農業物聯網研究領域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對于農業物聯網體系結構的研究應遵循ITU采用的相關研究方法,首先抽象農業物聯網的應用類型和應用場景,作為設計和驗證農業物聯網結構的主要依據;然后提出農業物聯網體系結構的通用原則和總體需求;之后進一步劃分農業物聯網的基木結構,確定通用框架和功能結構模型。
農業物聯網作為新的技術浪潮和戰略新興產業得到了中國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而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中國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正處于初級階段,農業物聯網技術、產品以及運營模式等還不成熟,農業物聯網的發展仍然處于探索和經驗積累過程中,特別是農業物聯網標準體系的缺失導致各應用系統的兼容性、互換性比較差,對農業物聯網的投入造成很大浪費。
未來農業物聯網的研究應緊密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需求,在農業物聯網體系結構基礎上,加強基于RFID的識別技術與基于傳感器的感知技術獲取信息的無縫整合研究,實現農業生產、流通、加工、消費全產業鏈的信息深度融合與挖掘。而向不同應用對象,進一步精煉系統實現結構,利用大數據思維構建農業知識決策模型和ICJ值控制模型,開發成木低、易用性強的終端智能裝備,在重點區域和典型產業進行應用示范,推動農業物聯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