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7 11:19 物聯網 相關產業鏈 協同化 規模化
“物聯網”被世界公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簡單地說即是通過傳感技術賦予物體“智能”,使物體間按指令相互關聯。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等多個領域。這個網絡一旦建成,人們的生活將發生徹底改變。
當前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把發展物聯網作為 擺脫金融危機、實現經濟復蘇和占領全球競爭制高點的重要手段。據思科IBSG預測將有500億物體通過互聯網連接,通過對其產生的大數據的快速處理、智能挖掘及應用將塑造“智慧地球”。據工信部預測2020年將達到萬億元級。目前,我國已形成基本齊全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其中,智能醫療、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電網等與國民經濟和日常生息息相關的物聯網應用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
但是,作為物聯網主要技術的射頻識別技術已在中國形成產業鏈。其中,低頻和高頻RFID的產業鏈已經比較成熟;在高頻領域,國內廠商在產品精度和性能穩定性上均已達到國際水平;在超高頻領域,國內產業鏈還處于一個逐漸成熟的階段;在微波領域,國內企業還多處于研發階段,成熟的產品和批量化的產品都比較少。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目前物聯網應用分散在各個行業,尚沒有很好的協同化和規模化應用,相關產業鏈并沒有完善。因此,物聯網產業鏈應該從以下三種產業鏈模式進行完善。
首先,物聯網產業鏈各主體之間存在著特殊的催化元素。這些催化元素的存在不僅影響著物聯網產業鏈中各主體內部之間的關系,還影響著物聯網產業鏈中各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以及整個物聯網產業鏈的發展。在超循環理論中,這種要素稱為催化劑。而在物聯網產業中,這種催化劑可以是政府新出臺的政策法規,可以是某項技術得到了突破進展,還可以是投資力度的加大等等,會產生對產業鏈發展有利的作用,也會產生不利的后果。不管是有利作用還是不利作用,這些催化劑的存在,拉近了各主體之間的距離,為它們創造了更多接觸的機會,這樣才會加大更多反應的可能性,才會推動物聯網產業鏈的發展。
其次,有了催化劑的作用,物聯網產業鏈各主體之間發生催化反應。由于物聯網產業是新興產業,在產品技術上發展的還不是很成熟,產品種類有限,用戶數量也有限,物聯網產業鏈中各主體為了爭奪有限資源和用戶,不得不相互競爭,這個過程是基本的反應循環,而在這一過程中,又會形成新的要素,例如新產品、新技術。在此基礎上,催化反應循環往復,發生在物聯網產業鏈的各個層面,不斷的產生新要素。這些新要素的產生,又使得物聯網產業鏈在不斷的循環過程中,向更高層面演化。
最后,物聯網產業鏈分為感知層、傳輸層、處理層、應用層,在不同的層面之間可能會出現交叉催化行為。物聯網產業鏈各層之間不是單獨孤立的,感知層將采集到的信息通過網絡發送給傳輸層,再經傳輸層傳遞給處理層,再將處理后的信息送到應用層,在這些過程中,都會發生交叉催化反應。如感知層一項技術的突破,會縮短信息采集的時間,而這會減少整個產業鏈的運行時間,降低了成本,節省下的資金又可以用于其它層面上技術的研發,提高整體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