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運營商主要還是通過大流量套餐的營銷模式進行流量經營,但即便聯合互聯網公司附加了多項權益,收入情況也并未向好。工信部數據顯示,2019年1-5月,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452億GB,同比增長114.6%,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2574億元,同比增長1.2%,增幅較去年同期下降12個百分點,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46%。從數據上看,流量的使用量仍在不斷增長,流量業務為收入的主要增長來源,但是流量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近年來,運營商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和滿足用戶需求,全力推進提速降費,順勢推出不限量套餐,營銷噱頭往往是低價享大額流量,不過因新增市場逼近飽和,流量貶值,通過拉新實現收入增長的方法不再成為首選。另外,隨著流量業務量的持續增長、提速降費政策的實行和OTT業務的崛起,導致了語音業務正逐漸被替代,收入增長困境進一步加劇。再者攜號轉網即將實施,運營商壓力再增,用戶的留存和質量成為運營商優先考慮的問題。
流量經營似乎到了舉步維艱的局面,但值得慶幸的是,5G的加速發展為運營商帶來了新的機遇,流量經營模式未嘗不能進行迭代再進攻。筆者認為,運營商在堅持存量經營工作的同時,還可伺機而動,圍繞用戶對于5G時代的期待,再創流量經營新模式。
提高套餐飽和度
首先,讓我們通過數據觀察一下套餐流量的使用情況。2019年5月數據顯示,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7.81G,同比增長96.8%。但很明顯的是,該使用量并未達多數不限套餐的10G限速閾值,套餐的飽和度不高,何談通過套餐外流量使用量的增加獲得收入。
若想通過增值業務如各類流量疊加包獲得收入,必不可少的步驟就是要帶動用戶使用流量的積極性,將套餐內流量消耗殆盡,才有可能刺激用戶消費熱情,提高業務辦理量。與第三方互聯網企業合作已是常態,但即使是有相關應用權益的拉動,流量的使用量雖不斷增長但仍未用盡的情況依然存在。為了使套餐內流量更快用盡,一種方法是減少套內流量,另一種方法則是提高用戶使用意愿。但套餐內的豐富流量是吸引用戶入網的有利因素,若想減少套餐內的流量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更快觸及套餐閾值,勢必會引起用戶的不滿。如此看來,運營商還得從提升用戶使用量方面下功夫。
5G套餐值得期待
在5G時代初期,相信5G套餐還將沿用4G時代的模式,對定量的流量進行定價,并因“不限套餐”模式的存在,套餐基本內容的差異性或主要體現在限速閾值和通話時長上。運營商若想獲得獨有的競爭力,沉迷價格戰并不是明智之舉。據網上信息綜合可知,用戶預測自己在未來的數據使用量可達到目前使用量的四倍之多,亦更愿意增加視頻觀看時間。側面可知,用戶使用5G套餐更容易達到限速閾值,娛樂方面的使用量增加可能性加大,獲得套外收入的可能性更大。目前流量日/月包、定向流量包已存在,不妨另辟蹊徑,推出時段包。不同于籠統的閑時流量包,而是將一天24小時再劃分成多個不同的時間段,設置差異化的價格,按使用量來計算流量價格的模式進行改造,也未嘗不是一種實現收入增長的新出路。
新興科技加持
時代在進步,人們對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隨之增加,在未來的5G時代,AR/VR應用和高清視頻應用將占據人們的目光,而這些應用將會消耗大量的流量。有報告指出,5G時代,隨著全景視頻、移動VR等新興科技的逐漸普及化,數據使用量增幅或將達到10-14倍之高。如何通過這些應用扭轉流量收入增長不佳的局面,不妨繼續細化收費場景。未來VR/AR將會應用在多個方面,個人方面如虛擬購物、演唱會直播,商用領域如醫療、教育等,且隨著產品不斷的迭代,將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并釋放更大的增長潛能。另外視頻業務也可按照標清、高清、4K高清、8K高清等類目進行收費,用戶可按實際需求和消費可承受水平進行選擇,亦可降低資源浪費的可能性。
同時,由于5G目前還處于商用階段,用戶對此依然存在無盡的遐想,運營商若能緊抓機會,立足于用戶未來的娛樂、生活等需求,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融合5G進行創新應用,更能提高用戶對于5G的接受度,加快實現5G用戶的規模增長。
加強網絡保障
網絡安全問題一直是用戶所關心的重點問題之一,特別是現在用戶信息被泄露的事件頻頻發生,而在5G時代,由于5G的高速率低時延等特點,用戶除了享受高速率所帶來的快感之外,承擔其可能帶來的風險也會變大。同時由于攜號轉網的實行,運營商之間的網速快慢、信號強弱也成為了用戶是否轉網的考慮因素。因此,運營商需投放更多的心思在基站布局、網絡安全問題之上,用戶個人信息泄漏問題必須重視,只有給予用戶優質安全的網絡體驗,用戶留網的可能性才更大,才更有機會通過存量經營工作實現價值提升。
5G時代進行中,存量經營工作不能忽略,創新流量經營模式亦需關注,而攜號轉網這一舉措在為用戶帶來最大限度的選擇權之外,亦將運營商推向品質競爭之中。運營商若能調節自我,在多方壓力之下尋求平衡點,堅持豐富流量應用場景,加快業務與新興科技的融合,激發用戶的流量需求,或能再創新的收入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