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些人認為5G技術可能會損害我們的健康?術語5G指的是第五代移動技術。隨著更快的瀏覽,流媒體和下載速度以及更好的連接性的承諾,5G似乎是我們日益依賴技術的社會的自然演變。
但是,除了允許我們傳輸最新電影之外,5G還設計用于增加容量并減少延遲,這是設備相互通信所需的時間。對于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和醫療設備等集成應用,這些變化將在我們將技術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速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5G技術的支柱將是在射頻頻譜上使用更高頻率的帶寬。但是5G與我們的健康有什么關系呢?
是電磁輻射?
電磁場(EMF)是由電磁輻射產生的能量場,電磁輻射是由于電流而發生的一種能量形式。電場存在哪里有電源線或電源插座時,電是否接通與否。僅在電流流動時才產生磁場。它們一起產生EMF。電磁輻射以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頻譜存在,以赫茲(Hz)為單位測量。該術語表示每秒的周期數。
電源線工作在50到60 Hz之間,處于頻譜的低端。這些低頻波,無線電波,微波,紅外輻射,可見光和一些紫外光譜 - 將我們帶入兆赫(MHz),GHz和太赫茲光譜,構成了所謂的非電離輻射。
在此之上是petahertz和exahertz光譜,包括X射線和伽馬射線。這些是電離輻射的類型,這意味著它們攜帶足夠的能量來分解分子并對人體造成重大損害。
射頻EMF(RF-EMF)包括從30千赫到300千赫的所有波長。對于普通大眾而言,RF-EMF的暴露主要來自手持設備,如手機和平板電腦,以及手機基站,醫療應用和電視天線。
5G網絡的提速,并不是依靠加大5G基站的發射功率,而是依靠擴容傳輸帶寬、提升抗干擾能力和接收靈敏度綜合獲得的。
相較于傳統的大型基站,微基站的功率僅為10瓦,微微基站功率甚至僅為250毫瓦。而且基站的輻射值并不是沒有限制的,他們必須符合“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的國家標準。這些輻射量和家用電器比起來,簡直微乎其微,甚至不如吹風機和電磁爐使用時的輻射量。
輻射范圍按照頻率分,從低到高,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等。
目前,5G頻率范圍為450MHz至6GHz,24250MHz至52600MHz,其頻率和光子能量都遠遠低于紅外線、可見光和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屬于非電離輻射,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流量卡之家表示,手機輻射一直以來都是爭議不斷的話題,不過這并沒有阻擋時代發展的腳步。另外面對5G輻射的質疑,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并沒有證據表明5G輻射會對人體產生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