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物聯網技術應用到農民的田間地頭,無論田間的空氣、土壤、水、作物生長狀況,都可通過物聯網技術進行實時監測感知,幫助農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農業的節本增效,這是最直觀的智慧農業。據相關資料披露顯示,早在2013年,我國智慧農業的產業規模已達到4000億元,僅以應用(硬件和網絡平臺以及服務)為基礎的智慧農業市場就有望在2022年達到184.5億美元的規模,從廣泛意義上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閑旅游、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從現在的智慧農業發展狀況來看,智慧農業已經在智能化溫室、植保無人機、水肥一體化沙土栽培系統、工廠化育苗、LED生態種植柜、智能配肥機、智能孵化機、智能養殖場等8個場景上得到了初步的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為精準農業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更加高效的解決方案。育種+AI、種植機械+AI、遙感預測+AI、植保無人機+AI、采摘+AI、農產品運輸、銷售+AI,農業生產流通及消費的一切環節,都正在被AI的能力改變。尤其中國憑借豐富的電商、物流大數據累積,可以在多個環節提升農業的效率。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較落后,仍然存在著人才短缺、設備或軟件服務成本較高、傳感器精度不準、獲取數據難、核心技術缺乏以及可應用的實際環境較少、資金支持力度有限等多種問題。另外,盡管現在的農業生產存在正在使用的物聯網設備,但它們在農業生產中并不常見。估計大約只有5%-10%。這種不被廣泛采用的現象部分歸因于供應商和制造商,他們通常非常擅長推廣其產品,但也許并沒有明確他們將如何提高農民的盈利能力。在被廣泛采用之前,創新技術總是需要可靠的商業價值來證明。
物聯卡之家(www.ykfengda.cn)了解,目前國家提出了未來五六年智慧農業發展的愿景,從技術攻關(2019),到產品研發(2020),再到集成應用(2021),引領農業(2022),直到培育產業(2025)。未來智慧農業的成熟和蓬勃發展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推進智慧農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我們深信,未來10年中國農業必將會迎來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