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大自然從來沒有消停過,其自由奔放的個性,使人類遭遇著一次又一次大自然頑皮的威力,好像對人而言所產生的災害,發生是常態,比如夏季的各種臺風,比如山體滑坡,再比如地震和水澇等等,這些自然災害每一次發生都對人類和經濟產生著重大損失和影響,在過去的一年,我國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受災人數1.3億人,死亡失蹤909人,19256.9千公頃農作物受受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到了3270.9億元。
隨著我國各類災害的影響越來越大,危害越來越大,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文件主要圍繞提升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評估能力。其中,在2017年中央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古建筑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中就要求建立覆蓋全國重點文物古建筑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地的監控系統,實現遠程監管、物聯網監控和文物古建筑安全監管人員智能巡檢,建設完善文物古建筑安全監管平臺。2018年2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試點的通知》就要求,選取橋梁、隧道、邊坡等,建設基礎設施智能監測傳感網,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狀態綜合感知、分析及預警功能。2018年7月,發布的《電力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嚴防大壩安全事故,嚴格落實大壩安全“三同時”要求,對大壩安全監測等系統同時設計、施工、投入運營。加強大壩安全狀況檢查與隱患缺陷治理,推行大壩安全檢查、監測——
天有不測風云,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災前感知,并做出災前預警,讓不測變可測,安全物聯網正成為中國安全的新盾牌,具體來講,安全物聯網采用“感、傳、知、用”等物聯網技術手段,充分利用自然災害前異?;顒臃磻?/span>無線傳感技術,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數據匯集和分析,通過通信網絡進行傳送和指令傳輸,最終完成災害前的分級預警。目前已成熟應用的預警就已經設計了多個環境領域,比如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地鐵安全監測預警、建筑結構安全監測預警、水工結構安全監測預警、礦山尾礦庫安全監測預警、橋梁健康監測系統、隧道安全監測預警、邊坡安全監測預警、 油氣管道安全監測預警、通訊塔、電力塔、風電塔安全監測預警等等。
物聯卡之家(www.ykfengda.cn)認為,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安全領域,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和政策傾斜,安全物聯網將得到更深度的開發和更大范圍的普及和使用,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新型傳感等技術為依托,安全物聯網將在地質安全、環境安全、交通安全、住建安全、生產安全、消防安全、水利安全、能源安全等板塊,打通從監測到管、養、治服務全過程數據鏈條,最終完成智慧自然的安全監測和應急預警,為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