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已不再是萬物互聯,而是億萬連接,眾物互聯。這是一個毫不夸張的未來預言,2015年全球物聯網的連接數52 億,2025 年預計可達 252 億。10年內全球物聯網連接數增長4倍。據相關機構預測,中國物聯網連接數由 2015 年的不到10 億,發展到2020年超過70 億,預計未來是物聯網做大連接的 5 年,最為發力的是,2019年5G的商用和WiFi6的推動進一步升級通信網絡,原來進展緩慢的車聯網和工業物聯網得到加速。應用層面上,云計算、AI、區塊鏈等技術與物聯網的結合,提高了應用服務的價值。
物聯網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四個環節,其實每個環節技術的發展都推動物聯網產業的前進,當前技術的升級主要體現在網絡層和應用層上。1995-2015年,20年的時間內蜂窩 IoT 技術缺乏創新,80%的CIoT 連接仍依靠 GSM。2016 年 NB-IoT 打破了蜂窩技術發展IoT的關鍵瓶頸,具有低功耗、廣覆蓋、海量連接等特點,推動 CIoT連接增長 15 倍。隨著 NB-IoT 逐步劃入 5G 標準,將驅動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車聯 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跨越式發展。NB-IoT 每平方公里大約覆蓋 4000 個終端,5G 場景指標要求每平方公里100 萬的終端,遠超過 NB-IoT 的覆蓋強度。現實來看,很少有用戶需要每平方公里接入 如此龐大的終端規模,而NB-IoT完全滿足關于 5G 物聯網低功耗廣覆蓋的愿景和需求。從目前數據來看,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數主要來自于傳統的 2G/3G/4G,在未來 7 年中,傳統蜂窩網絡依然會承載大量物聯網連接,但 NB-IoT 會逐漸超過 2G/3G/4G 成為主流連接方式。到 2025 年,2G/3G/4G 物聯網連接數會增加到 13 億,而 NB-IoT連接數則增加到 18 億。由此將影響更多物聯網各個環節企業的快速入局,共同推進物聯網的進展。在感知層主要為底層的硬件制造商,包括芯片廠商、傳感器廠商、模組廠商等等,各廠商紛紛推出重磅物聯網產品,在研發成熟的硬件產品和降低元器件成本兩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網絡層主要為電信運營商,主導物聯網網絡建設,加快物聯網網絡的商用節奏。我們目前已經非常清晰的看到,電信運營商也正在利用自身網絡通道的優勢,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紛紛推出了具有產業融合的智能終端產品。在應用層則主要為互聯網巨頭和傳統行業企業主,他們依靠自身的產品定位,主動推進物聯網應用在自身所處領域的落地,并積極向其他行業復制。在終端應用中,未來可見規模的物聯網場景有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車聯 網、工業物聯網等。其中工業級物聯網將成為行業主要驅動力,全球工業物聯網市場為64億美元,到2023年增長到 310 億美元,工信部在關于5G+物聯網的相關通知中明確到 2022 年,將突破一批面向工業互聯網特定需求的 5G 關鍵技術,形成至少 20 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內專門從事三大運營商物聯網卡服務的物聯卡之家(www.ykfengda.cn)認為,當物聯網的連接數達到百億級別的時候,待相關技術得到突破之后,物聯網的進程就會加速推進。比如模組技術的突破就影響了智慧農業、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其他領域的加速推進,不僅如此,感知層和傳輸層的推動之下,很多應用領域的物聯網終端將百花齊放,比如在智慧水表、電表、燃氣表、車聯網、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領域和通用場景的定位追蹤等等。長期來看,隨著連接的廣泛建立,以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行業應用和服務將不斷升級,各種新的應用創新將層出不窮,在物的廣泛連接之上,實現跨行業數據的融合和服務的連接,推動新的商業模式出現,這將是物聯網發展帶來的最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