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 11:44 核心技術 發達國家 物聯網 技術差距
國外對物聯網產業發展戰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家戰略層面。美國、日本、歐洲、韓國等發達國家已經把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列為國家戰略,并且在具體產業的發展方面與核心技術及設備制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2010年美國工商業領袖圓桌會上,IBM首席執行官建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能型基礎設施,得到了奧巴馬總統的積極回應?!皩拵ЬW絡等新興技術”被確定為振興經濟、確立美國全球競爭優勢的關鍵戰略,并在隨后出臺了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經濟復蘇和再投資法》,該發展政策重點鼓勵在能源、寬帶與醫療三大領域開展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歐盟委員會專門成立了“歐盟物聯網研究小組”,以促進物聯網研究與應用的國際合作。目前歐盟各國的物聯網在電力、交通以及物流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應用。歐盟委員會強調通過“智能物品”促進信息交流,加快物流、制造和零售等傳統行業的生產周期循環。在歐洲的電信設備、軟件和半導體等行業中,物聯網技術充當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在政策支持上,美國政府政策不做具體的項目規劃,而是通過政策或專項資金的方式進行引導,運用市場調控機制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培養企業獨立完成項目的能力。歐洲智能交通的技術研發是歐盟和民間并行,由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面共同出資進行智能運輸系統的研究。在智能交通的建設和運營中,政府與企業分工明確,政府主要負責基礎設施的投資、交通管理和交通規劃,以及一些公益性信息的發布;企業主要負責個性化的出行信息服務,如路徑選擇和導航等。而在中國,國家更注意政府主導下的統一規劃,集中有限的人、財、物,搞示范建點和布局。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國尚沒有一套完善健全的市場機制,另一方面是為防止走跟隨彎路。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物聯卡之家()指出,美國、歐盟作為世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領軍,整體技術研發實力雄厚,物聯網發展多以自主技術創新或自主技術開發為特點,這是典型的技術創新發展模式。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一方面要以發達國家作為參考標準系,采取“趕超戰略”或是“變通戰略”,快速引進和吸收新技術;一方面要努力實現經濟增長,就必須在技術研發上掌握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
首先,完善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政策體系為物聯網發展指引了方向,政府應出臺有利于物聯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方針,為其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保護有序競爭,鼓勵企業創新,推動物聯網應用。特別是物聯網信息安全問題,急需政府出臺有關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保護公眾信息的安全。同時政府也應該在資本市場準入機制方面尋求突破,加強創新,積極構建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加大對物聯網知識產權的研究力度,從而完成物聯網專利布局。各地政府一定要清醒地認識現在本地物聯網現狀,以及發展的優劣勢,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所針對性的扶持,不可盲目地進行大躍進行動。
其次,注重國際國內合作。雖然我國物聯網發展起步也較早,但在關鍵技術及相關標準及產業化水平等方面還有所欠缺,同時我國物聯網在空間布局上發展部平衡。所以可以借鑒國外諸如美國、歐洲、日本先進技術,通過國際合作,不同層次的、不同渠道的、不同方式的交流溝通,估計國內企業、相關機構與國外企業及相關機構合作并成立技術研發機構。同時,估計國內發展較為落后的區域多學習、借鑒上海、無錫等發達地區物聯網產業發展經驗,能對我國物聯網產業“全面開花”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