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 14:00 物聯網 市場空間
近年來,物聯網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工信部副部長羅文在9月召開的2017世界物聯網無錫峰會上透露,中國的物聯網產業規模已從2009年的1700億元躍升至2016年的超過93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有預測稱,到2018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31%以上。物聯網,物物相連,無線技術的迅速發展為物體之間的信息互通提供了技術支撐,在物聯網的普及過程中,無線技術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其實,“物聯網” 遠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復雜,“低復雜度”甚至是物聯網的一大特點。而且它離你并不遙遠,利用 LTE 移動網絡,“物聯網”已被應用于諸多行業。比如你每天都要用的智能共享單車就是物聯網的典型案例。借助集成在單車智能鎖中的 LTE loT調制解調器,可以實現更加精準的可用單車識別,加快開鎖速度,并對單車狀態持續監測、實時管理。
物聯網是一個新的江湖,一個比互聯網大太多太多的江湖,互聯網在20多年來幫助人們解決了信息共享、交互,幾乎在瞬間顛覆了很多傳統的商業模式,把賣產品變為賣內容和服務,是個了不起的產業成就。雷軍很早前曾說過:“未來沒有所謂的互聯網企業,未來每個公司都變成物聯網公司。”
這個江湖夠大了吧。但從分工上理解,互聯網還只是物聯網中的一部分,主要是IT服務方面。物聯網因為其“連接一切”的特點,它具有很多互聯網所沒有的新特性。比如,互聯網已經連接了所有的人和信息內容,提供標準化服務,而物聯網則要考慮各種各樣的硬件融合,多種場景的應用,人們的習慣差異等問題。相對于互聯網,物聯網需要更有深度的內容和服務,以及更加差異化的應用,也將更加的人性化,這也符合們不停地追求更好的服務體驗,這是個亙古不變的剛需。因此,也可以這樣斷言,未來所有的公司都是物聯網企業。他們享受著物聯網的各種便利,利用物聯網工具和技術,生產物聯網產品,為人們提供物聯網服務。
1、核心技術不斷成熟
據統計,從2011年至2015年,我國終端企業在移動智能終端領域提交了超過8.7萬件專利申請,在全球主要終端企業中占比接近50%。包括底層架構開發、芯片設計、操作系統開發、生物識別、手機通信協議、光學技術、電源管理技術、光學顯示解決方案、安全管理等終端領域的技術近年來發展逐漸成熟,摩爾定律使芯片及傳感器的成本降低、尺寸縮小、功耗減低,但是運算速度卻飛速提升,再加上低功耗的NB-IOT標準落地完善,智能硬件市場規模無疑將會倍增。
2、智能終端品類不斷擴展
在大連接、泛智能大勢下,包括智能硬件在內的智能終端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網絡的快速迭代、應用的泛智能化,也對智能終端創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今智能終端的品類已遠遠不止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終端的品類,正在隨著被智能化硬件品類的增加而增加。
根據產品的使用場景來劃分,可以分為智能家居終端、智能自助服務終端、智能商業終端、智能金融終端、智能教育終端等等。產業發展到現在,可以說每一個智能硬件,都是一個智能終端。只要你細心發現,幾乎你能看到的任何硬件都有智能化的產品,各種電器及設備正在被各種形式的智能終端替代。
3、企業涉足智能硬件布局萬物互聯
2014年智能硬件元年之后,經歷了熱情高漲的行業爆發期以及一輪倒閉潮后,目前國內仍至少有上萬家智能硬件企業。BAT、京東、360、小米等企業在幾年前就部署其智能硬件生態,眾多初創互聯網公司推出了智能硬件產品及平臺。除了對未來趨勢的看好,更因為這是企業進行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而智能硬件產業鏈上生產型企業,一方面有自己的智能產品,另一方面與其他商家合作,代工生產智能產品,還有部分研發型企業則提供為傳統企業提供智能化方案,以視美泰為例,主要為商顯行業的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