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9 14:21 物聯網 農業發展
社會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有了方向和目標。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三大主要體系的構建要通過物質和技術兩方面的裝備支撐,同時加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技術的推廣系統的建設,爭取在農業基本理論和重要農業技術兩方面取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使我國的農業技術創新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通過建設公益性和經營性的基層農業推廣組織,開展高校、科研機構農業技術服務,建立科技人員下鄉政策,充分發揮農村農業技術站的作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園、科技園,以及支持農業高新企業的發展等方式,健全現代農業推廣體制。
農業科技推廣不只是推廣技術,還包括新理念,新方法的推廣。物聯網技術是基于傳感器技術、網絡傳輸技術、智能化技術、互聯網技術、新型的軟硬件結合的智能化技術。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是通過使用電子傳感技術對農作物、農牧產品實時監控,并采集溫度、光照、環境濕度等參數,分析采集到的實時數據,由智能化的軟件得出最優種植和養殖方案,從而達到對指定設備進行自動開啟和關閉的效果。農業物聯網技術是傳統農業向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業過渡的重要途徑。農業物聯網在現代農業中的推廣應用勢在必行。
我國農業在近10年都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度轉型期,在這個轉型期間,農業物聯網將發揮其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現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利用智能化農業物聯網技術發展現代農業已成為當今各個國家發展農業的重點。
在發達國家,智慧農業已進入知識的處理、自動控制的開發以及網絡技術的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的使用已經滲透到農業各方面。據介紹,國外采用物聯網相關技術,在溫室生產中大量采用無線傳感器管理以及調控溫度濕度、營養液供給以及pH值、EC值等,使蔬菜種植條件達到最適宜水平。
我國農業現階段借助物聯網技術和云計算技術,在遠程支持與服務平臺上,建立智慧農業遠程托管中心,實現了遠程栽培指導、遠程故障診斷、遠程信息監測、遠程設備維護等;將植物生長信息和生物技術、食品安全技術相結合,從種植各個環節解決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充分利用先進的RFID、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監測管理和產品安全追溯。這項農業物聯網技術步入了國際先進水平行列,能夠廣泛應用于現代農業園區、大型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等。
澆水,施肥、打藥、溫度、濕度、光照、CO2濃度,如何實行按需供給?這些以往在作物不同生長周期憑經驗靠感覺“模糊”處理的問題,在農業物聯網面前開始了實時定量的“精確”把關。物聯網創造的“種地”模式的出現,已經成為打破傳統農業弊端的一種新型農業模式。這種通過物聯網技術,讓農業實現了“環境可測、生產可控、質量可溯”的目標。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物聯網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操作性,對于提倡智慧農業的現代,有重要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