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6 11:21 手機 物聯網?
原因之一,蜂窩通訊技術經歷30多年發展,具備覆蓋廣的先決條件,不需要重新部署,最直白的例證就是,無論走到任何一個地方,手機基本都有信號。全球移動設備供應商協會(GSA)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4月,在全球160多個國家中,超過500家運營商部署了LTE,超過400個廠家發布了超過5000款支持LTE的各種產品——借助過去數年智能手機的發展脈絡,LTE已經成為最容易獲得且性能最容易保證的無線通信主流技術。
原因之二,運營商花費了很大精力部署蜂窩通訊技術,在連接、安全、質量方面都有充分保證,確保了它是始終在線、安全可靠的一個基礎設施。
一個手機里面的通信系統盡管五花八門——有4G、GPS/北斗、FM、Wi-Fi、藍牙等,這些都是射頻系統,要收發數據、處理各種信號,還要全部塞在一個極其輕薄、小面積的金屬殼子里,且殼子里的電池、相機等機械構件還都在搶占資源。能在這么一個嚴苛的設計環境里,既兼顧技術的進步,又兼顧多個系統的兼容、功耗、成本和散熱等其他指標,充分說明它經過了一個長期融合的過程,自然適合低成本模塊的物聯網。
原因之三,蜂窩通訊行業生態系統的從業者非常多,在網絡側有全球主流的基礎設施廠商們,終端側有手機廠商們,芯片側有高通等研發者,大家從標準的制定到技術的發展和驗證,再到產品的研發和上市,以及整個網絡、整個手機的優化和完善,已經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當然,僅僅把現有的LTE技術簡單平移到物聯網終端是行不通的,為了支持更廣泛的物聯網終端連接,低功耗和較低數據傳輸速率也是一個需求,這些如何解決呢?
目前3GPP制定了三種關于物聯網的標準連接技術,一種是eMTC(Cat-M1,物聯網的一種連接場景),是機器之間通訊的標準;第二種叫NB-IOT(Cat-NB1,窄帶物聯網) ;第三種是EC-GSM(擴展覆蓋)。
前兩種技術的主要任務是降低系統復雜度、降低系統成本、提高系統的續航時間,去掉不必要的能力,比如高數據率、高移動性和超強傳輸能力,尤其是根據物聯網的要求量身定制,達到提升電池壽命、降低成本、提升小區內部署總量的要求,實現其他的益處。EC-GSM是基于GSM(2G)技術,主要針對一些還保留原來2G網絡的運營商。 E-GPRS會在傳統GSM基礎上繼續演進,加入增強的特性,比如更深的覆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面,這三者都會共同存在并共同發展。對此,高通認為三者各有長處,因此主張多模物聯網。
企業在選擇應用服務或者網絡部署時,只能根據相關技術優勢進行選擇,需要精準預測未來3年、5年或15年之后所部署的服務和采用的技術,這是個考驗。但企業無法避免運營商將相關網絡、頻段和模式重新調整的可能。試想一下,如果那些在墻里、在地底下已被部署好的模塊能夠自適應調整,就省去了重新部署的麻煩。
這就是多模模塊的原理,如果將eMTC/NB-IoT/ E-GPRS集成于一個模塊中,兼得多個技術優勢,無論未來相關條件發生什么變化,模塊總能夠滿足各類需求和調整,并可以通過升級軟件應對相關調整。
在商業和工業物聯網應用中,高通早在2015年10月就率先推出了多模多頻調制解調器MDM9206,并將于今年完成對所有模式(Cat-M1/NB1/E-GPRS)、頻段的支持,達到商業交付水平,可以理解為MDM9206是一款物聯網“全網通”產品,意味著它可以自動切換網絡,保證連接穩定性與應用可靠性。
MDM9206現已應用在摩拜單車的智能車鎖上。通過MDM9206 的LTE連接及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定位功能,摩拜單車用戶能夠更加精準地識別可用單車、加快智能鎖開鎖速度,并對單車狀態持續監測、實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