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8 11:29 農業 物聯網 新思路
相比傳統物聯網,由于農業物聯網工作環境惡劣、不易于值守、工作面積大且地形復雜及通信易受植被干擾等特點,因而對其感知層的可靠性、自診斷性、可擴展性和低功耗提出了特殊要求。對農業物聯網的傳感器網絡的設計與傳輸協議的選擇提出了功耗、軟硬件冗余和成本等多方面具體要求,為農業物聯網設計提供了參考依據。針對溫室物聯網的設計和實現,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溫室設計方案,研究了物聯網在農業溫室大棚的應用。
物聯網在農業生產中用途廣泛,其與專家決策系統結合可以實現對果園的遠程監測和智能化精準灌溉。余國雄等基于物聯網技術,設計了荔枝園的信息獲取和智能灌溉系統,結果表明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和較高的準確率。吳秋明等利用物聯網技術,設計了一種棉花的智能微灌系統,將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了22.6 %,而成本比國外同類型產品降低44.8%。劉書倫等也設計了類似的系統,增加了傳感器節點,從而使系統獲得了更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系統的優化,智能灌溉系統覆蓋的范圍和植物種類越來越多,包括各種蔬菜、作物、果樹和園林樹木等。
葡萄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水果,我國的葡萄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產量居世界第一。近10年來我國的葡萄產量逐年上升,己經超過1 200萬t。葡萄樹的根系深達50cm,所需水分主要從土壤中吸收。土壤含水量過低會導致葡萄樹吸水量不足,妨礙正常生長發育;土壤含水量過高又會引起根系腐爛,并誘發葡萄園中的病蟲草害,也會影響葡萄的產量和品質。葡萄樹在不同生育時期和季節的需水量不同,對灌溉精度的要求較高。但是在大部分的葡萄主產區,灌溉仍然以較為落后的明渠和漫灌為主,不僅浪費了水資源,還影響到葡萄的生長和產量。將現代物聯網技術引入葡萄園實現智能灌溉,可以為葡萄的高產穩產提供保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