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產業的環境是復雜的,第一,政府作為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和產業發展的引導者,主要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提供相關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導向將很大程度上影響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是物聯網產業生態系統得以運轉的重要環境因素。第二,用戶是物聯網產業的核心。技術推動和需求拉動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兩大動力源泉。隨著物聯網產業的逐漸成熟,用戶需求逐漸成為產業發展進步的關鍵動力。用戶是物聯網產業中最基礎的成分,系統產品的生產最終也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系統內用戶的狀況決定了系統內其他成員的種類及分布。而用戶作為物聯網產品和服務消費的經濟單元,他的消費和需求決定了企業的生產與營銷行為。
然而,對于物聯網產業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更多的是要依靠專利的數量和質量的提升。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以美國為例,我國與美國的物聯網技術專利研發,顯示出中美在技術生命周期、技術主題、研發主體、專利布局等方面有諸多的差異。
1、從美國的物聯網專利申請量來看,美國的物聯網技術研發處于飽和期,而中國處于增長較為穩定的成熟期。說明中國的物聯網專利研發可以大有可為,企業和研究機構應進一步提高物聯網技術創新的熱情,以產出更多的物聯網專利。
2、從技術主題上看,中國的物聯網技術研發重應用研究,而美國注重基礎研究,顯示出兩國技術研究的實力差距。物聯網基礎技術作為物聯網技術發展軌道繞不過的“坎”,比應用技術重要得多。因此,我國應該在一邊加強物聯網應用研究的基礎上,更應該注重基礎技術的研究,例如芯片的研發就是基礎研究的典型領域,目前國內研發實力比較薄弱。加大對芯片等基礎技術的研發,擁有芯片等基礎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才能提升我國的專利競爭力。為了攻克物聯網基礎技術,集群內部的企業、大學、研究機構應進行協同創新,形成一些有實力的技術標準制定組織以提升整個集群的技術實力,進而提升整個國家的競爭力。
3、中國的研發主體更多的是大學和研究機構,企業所占的比重較小,而美國則以企業研發為主體,顯示出企業的研發主體性地位。中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應該加強研究成果市場轉化的力度,使得專利技術真正能夠創造價值。同時,強化企業的研發主體地位,政府對物聯網企業建立研發中心作適當的補貼,可以激發企業的研發活力。
4、從專利布局上看,美、日、歐、韓非常注重在中國的專利布局,而中國在上述幾個國家申請專利的數量較少,顯示出中國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專利保護意識不強和國際化視野不夠的現狀。中國的企業和研究機構應該重視專利的國際化布局,特別是在美、日、歐的布局,以提高物聯網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物聯卡之家(www.ykfengda.cn)指出,對于產業鏈的協同管理,所處產業不同,側重點不同,研究的角度也不同。而物聯網產業作為我國的戰略新興產業,有其自身的獨特之處,產業鏈的協同研究需結合其自身的組織形式和發展情況。
從目前的發展時期來看,我國物聯網正處于初級階段,其所涉及的廠商眾多,各方利益關系和合作關系都較復雜,如何調動各方積極性、從政策上進行引導從而實現產業鏈上高效地分工與協作便成為了關鍵,這就意味著從管理上實現協同尤為重要,也十分必要。
物聯網作為一種無線通信應用,實現移動中的對象之間的互聯互動是其最高目標,技術標準也就成為了支撐其高效運作的關鍵環節。目前主要應用到的技術包括無線通信技術、微處理技術、射頻技術、執行動作器件技術等,但這些技術、協議的應用基本都是相互獨立的,嚴重阻礙了物聯網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因此實現技術研發的協同及對接標準的統一也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迫切要求。
物聯網產業的另一顯著特點是智能化的應用與管理,智能化的實現離不開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與運用,但由于物聯網產業涉及的成員范圍較廣,產業鏈條長而復雜,導致資源共享度降低,信息挖掘深度不夠以及信息資源利用率不高,因此大力推動物聯網產業鏈上的信息協同,促進成員間信息的自由交流與共享對于物聯網產業鏈實現良性發展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