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被稱作是又一次信息界的改革浪潮,并且充滿著科技與經濟元素,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不僅可以促進科學技術進步,也可以提高經濟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我國早己開始物聯網建設的籌備工作,而且在2010年我國物聯網產業鏈初步建成,物聯網相關應用技術得到發展。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物聯網產業鏈與傳統產業鏈不同,顧名思義,物聯網與“物”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在物聯網產業鏈中會涉及到很多企業以及許多不同產業。對于物聯網產業鏈而言的每一個單獨環節都能夠衍生出自己的產業鏈,以RFID為例,對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來說射頻識別技術,也就是RFID,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國RFID己經形成了自己的產業鏈,并且低頻以及高頻射頻識別技術產業鏈己經非常成熟;在高頻識別技術上,國內生產水平己經達到了國際水平,不管是產品精度還是性能穩定性,都能滿足物聯網產業發展需要;在超高頻方面,我國相關產業鏈也在不斷發展,正走向成熟;在微波領域,我國尚處于研究階段,對于我國相關產業鏈而言,缺乏成熟的、批量化產品。我們需要明白,RFID產業鏈并不能代表物聯網產業鏈,它僅僅是物聯網產業鏈的一個部分,并且RFID產業鏈中不一定包括通信運營商,因而它并不涉及到廣泛傳輸。
從近年來的發展來看,我國在物聯網產業鏈發展方面,呈現出技術創新政策力度不足的現象。一方面,我國現行的財政政策存在對科技投入力度不足的現象。盡管物聯網企業是物聯網技術創新投入的主體,但政府財政投入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我國歷年來的財政科技投入上來看,十五和十二五期間我國整體科研投入一直維持在百分之一左右,這一比例長時間來并未發生顯著的提升,而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通常將這一比例保持在百分之三左右。
另一方面,現行的物聯網技術創新政策當中,對物聯網技術解決方案和工藝流程的方向性引導較多,對創新文化的培育以及產業技術聯盟的的引導較少。在近年國家工信部下發的《關于做好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以及《關于開展“寬帶中國戰略”研究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物聯網技術創新專項政策中,均為加強分布式存儲技術、物聯網虛擬化技術、巨型計算機技術等物聯網技術方向上進行了指導,但缺乏鼓勵創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設計,導致部分物聯網企業的創新意識不強。具體而言,大型物聯網企業建立的技術研發中心在物聯網技術自主創新工作中的潛能還未開發出來,中型物聯網企業的技術創新平臺還未建立起來,小型物聯網企業還處于原始資本的積累階段,由于缺乏相關“風險公擔”的政策,受限于小富即安的思想,不舍得在技術創新方面過多投入,且由于缺乏信息交流,國家在產業技術聯盟方面的政策指導也尚未出臺,大、中、小型物聯網企業無法得到技術創新方面的資源共享,企業成本也相應增加。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物聯卡之家(www.ykfengda.cn)指出,物聯網屬于信息產業,信息產業對于社會財富的增加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進行改革以及結構調整、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都是保證物聯網良好宏觀環境的必要舉措。物聯網產業是一個相對比較新興的產業,在現有的環境下推動物聯網發展將會實現雙贏。
RFID技術將來應該集中于超高頻、微波等技術的研究,使其能更大的滿足物聯網需求,同時天線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RFID技術低頻、高頻企業比較多,而超高頻企業相對較少,該類企業屬于創新型企業。我國是傳感器技術標準的主導國之一,是發展比較成熟的技術類型,但是仍需提高它的多樣性,使之能夠不斷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無線傳感器技術未來的研究要不斷關注其實用方面;網絡通信技術目前包括Wi-Fi技術、4G技術、Zigbee技術、NFC技術,Zigbee技術傳輸速度和距離有限制,只能局限于一定的地理區域,NFC技術主要應用于手機支付,網絡與通信技術需要繼續發展4G、5G網絡,這些有利于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準確度更高的信息傳送。中間件技術在物聯網發展中起到支撐的作用。
物聯網產業價值鏈在發展過程中存在技術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并且相關應用的集中面比較小,各國都積極參與到了技術標準的競爭中去,我國應積極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于技術的將會極大地促進物聯網產業價值鏈的發展。政府政策的制定要注重時效性,物聯網產業價值鏈的發展應該注重于發揮內部優勢、減少內部劣勢,抓住外部機遇,減輕外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