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己有部分地區制定了區域物聯網產業發展布局規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內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但形成一個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分工明確、主次清晰的物聯網產業布局體系仍任重而道遠。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己初步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大地區集群發展的產業空間格局。
長三角地區以上海為中心,江蘇和浙江為兩翼,其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最為迅速,產業規模位居三大區域的之首。由于長三角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技術優勢,而物聯網作為高新技術中的典型代表,使得長三角地區在發展物聯網產業方面擁有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先天優勢。作為我國物聯網技術產生和發展的起源地,目前長三角地區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主要應定位于物聯網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從物聯網系統集成和行業應用這兩個產業鏈核心環節入手,實施技術標準與創新戰略,成為我國華東地區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龍頭,并引領核心企業的集聚。
珠三角地區作為我國乃至全世界制造行業的中心,同時也是全國市場化最成熟、體系最完備的地區,工業基礎深厚,目前己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競爭力強的物聯網應用技術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務模式,建成了一批物聯網產業應用示范園區,當前整個地區產業的發展著眼于物聯網應用于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及城鎮信息化管理和農村信息技術應用及農業信息化管理這兩個方面。
環渤海地區包括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環渤海濱海經濟帶,作為我國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經濟、文化為一體的城市集群,也是國內重要的重工業生產制造基地;同時,該地區依托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擁有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群,物聯網技術研發實力雄厚,傳輸網絡密集,大量的重工業應用使得物聯網產業化普及率較高。目前,物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該地區發達的交通運輸物流行業,己基本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物聯網產業發展體系結構。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物聯卡之家(www.ykfengda.cn)指出,波特的觀點認為,生產要素包括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基礎設施,按重要性等級可分別基本要素和高級要素兩大類。人力資源、知識資源等高級要素對產業集群優勢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物聯網產業集群高級要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通過直接投入提升要素水平,包括物聯網專業人才教育培養、技術標準研發支持等。
首先,在物聯網技術標準方面。傳感器技術是物聯網最為核心和關鍵的感知技術,我國的三大物聯網產業集群應該不斷加強在高端傳感器和以MEMS為代表的新型傳感器方面的研發,并取得一定突破。同時,在傳感器基礎技術和基礎理論方面也加強了技術研發攻堅。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中高頻RFID技術、面向工業領域的無限傳感器組網技術、圍繞M2M網絡的無限移動通信增強技術等是我國物聯網高技術水平的體現,因此,推動高水平的物聯網技術標準研發制定是推進物聯網產業集群的重要內容。
其次,在物聯網專業人才方面。物聯網的概念是在2009年提出來的,但物聯網技術其實是在以前早己經發展起來的計算機、信息和通訊等技術基礎上融合和發展而來的。所以一個學校往往有好幾個院系爭奪“物聯網專業”的申報,難以培養出真正的專業人才,培養出來的人可能是“萬金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階段。2010年,教育部新增物聯網工程專業,授工學學士學位我國有231所高校和400多所??茖W校已經開設了物聯網工程專業,目前與物聯網相關專業的本科和大專學生共計5萬多名,并且數量在逐漸上升。可見,物聯網專業人才也是物聯網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家開設該專業的目的也是如此。地方政府在推進本地物聯網產業集群發展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到對當地物聯網專業人才的培養,合理配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