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3 10:35 多維度 縱橫雙向 物聯網 智能制造
物聯網的出現是技術創新的結果。物聯網是信息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的重要成果,它促使人們學習新知識,發現新方法,研究新理論,探索新規律,必將會大幅提高科技水平,促進經濟的騰飛,為經濟社會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物聯網通過不斷進行核心技術的革新,研制新的產品,改進原有產品的技術結構,提升生產效率和服務水平,加快生產進程,對整個國民經濟結構的轉變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動作用。
目前,物聯網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就是傳感器和IP互聯網的融合,即傳感器將逐步實現IP化?;ヂ摼W的功能范圍就會從電腦等傳統終端擴展到傳感器節點中,傳感器將成為網絡中的終端節點。這樣,網絡的參與者就不止限于人,各種各樣、數以萬計的“物”都將成為網絡中的節點。此時一處節點信息流的增加會通過網絡被其他端點所共享,并且列絡中信息流具有交互性,物聯網中的信息流一旦產生,信息交流的態協就會上升,繼而一處節點信息流的經濟性在網絡中得到成倍擴大。因此,基于共享性、交互性的特點,物聯網產業具有很強的外部性。
同時,隨著“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基于物聯網智能制造的概念被日益熱炒,如果說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模式,那么智能制造將徹底改變生產模式,重構整個價值鏈的實現方式。就如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很多企業將“智能制造”列為其戰略愿景和奮斗目標。眾所周知,智能制造是未來全新的制造模式,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豐富內涵與外延,是集成了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組織方式創新的先進制造系統,同時也是集成制造、精益生產、敏捷制造、虛擬制造、網絡化制造等多種先進制造系統和模式的結合體。
例如,傳統的制造是對物質資料的處理與加工,將原材料轉化為產品。所有的傳統制造過程是在現實的“物理”環境中,融合人們的相關“經驗”進行生產,全部過程是看得見的。而智能制造需要在兩個空間中進行生產:一是基于模型與知識與虛擬過程的制造,包括仿真、模擬;二是現實世界的加工生產過程。在現實世界中,加工生產過程中融入在虛擬世界形成的“知識”。虛擬制造對現實制造進行不斷的干預、優化和控制。
再例如,傳統制造過程中,生產出產品后通過分銷渠道提供給客戶,并只承諾客戶提供有限時間的質量擔保。而智能制造提供的產品+服務,通過不同的服務創新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強調的是客戶體驗。智能制造希望在產品全生命周期能夠與客戶建立粘性,不斷提供客戶與產品生命周期一致的創新服務。從產品一生來看,首次的產品價格可能占到收入的50%以下。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從我國基于物聯網智能制造的情形來看,目前我國物聯網仍然處于培育成長期,未來的物聯網規?;l展,橫向上需要積極構建社會公共信息管理平臺,能將物聯網的網絡體系更加的細化和優化,同時需要標準、規范來制約和統一物聯網產業及產業內各企業的整合。而在縱向上,需要政策扶持、引進優秀的技術人才,積極研發運用新的關鍵技術、新的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以實現向重點行業的輻射融合,促進物聯網向整個社會的各個行業的縱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