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6 14:58 物聯網 外溢效應 感知技術水平
繼電子計算機技術、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技術之后,物聯網被稱為當前世界的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是信息技術產業領域未來主要的發展領域和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是推動當前世界經濟不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不僅提升了我國信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對于新經濟的發展,創造性戰略選擇,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社會的信息化水平有重要推動作用。
同時,技術進步越快,物聯網普及也將越來越快。以傳感技術為例,最初的物理傳感器可以感受基于力、熱、光、電、磁、聲等物理場信息,化學感應器能夠感受化學反應,生物傳感器能感應到酶、抗體、激素等分子識別功能。隨著電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力、光、氣、磁、濕、生、射線、色敏、味敏等傳感技術進一步成長,其功能更強、種類更多、生產成本更低,使用也更方便,傳感技術鏈不斷壯大和成熟,并逐步帶動上下游的發展。
但是,我國企業雖然在工業4.0的強力推動下,也在加緊產品生產車間的智能化改造,但是對于我國企業自身而言,在產品生產中信息化應用程度并不高。針對我國企業生產實際,如何把物聯網技術應用到產品生產物流系統中還有待研究,因此,我國企業現有生產物流系統中物聯網感知技術應用非常醫乏,基本還是在10幾年前生產物流系統,難以達不到很好的生產信息的管理。生產信息系統信息傳遞效率的低水平己經嚴重影響了產品生產效率的提高以及企業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
具體到我國企業產品生產信息系統中軟硬件配置而言,我國企業產品應用硬件系統設計與標準化程度不高,作為物聯網技術的基礎支撐,硬件設備在技術性能和豐富性上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產品生產環境相對復雜,機器設備對于物聯網信息的傳輸造成了不小的挑戰;針對產品生產對于物聯網穩定性工業級要求,物聯網技術工作穩定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高端綜合集成服務能力不夠等問題。因此,對于當前我國企業產品生產物聯網的建設來說,急需進一步增強感知技術的廣泛應用。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技術快速革新,技術創新又促使生產要素不斷地進行部門間優化配置,導致不同產業興衰起伏、優勝劣汰,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在帶動傳統產業轉向現代化的同時,物聯網也會引起第三產業產出比重的提高以及就業人數比例的增加,同時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所占比例也會增長,生產的分工協作也因此廣泛發展。
但是,這種技術創新提高企業部門生產效益的同時,產品數量翻倍,導致現有需求市場接近飽和狀態,降低了其需求價格彈性,生產效率與部門收益率呈負相關,最后促使生產要素轉移到其他部門,導致該部門逐漸衰落。
因此,由于物聯網技術溢出效應,提高了整個經濟社會的技術創新水平,加快了技術革新速度,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根本動力正是技術創新正是由于物聯網產業的崛起開闊了生產企業的視野。所以,我國應繼續鼓勵生產企業不斷創新,通過物聯網的運營模式來尋找新方法、打開新市場、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使得生產企業的生產效益逐漸位于其他企業的效益平均值之上,這時,生產要素必然會逐漸向該企業部門聚集,促使該企業部門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