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1 14:04 互聯網 電網與社會 感知與互動
物聯網的存在實現了物體信息的網絡化,是對應于信息的獲取,傳遞與使用。“物”有物權。因此對于物體信息的采集與控制是有權利性,排它性和強制性的。只能發生在對該物體有絕對權利訪問和控制的場景下。例如政府對社會信息的采集與控制:例如公安,交通管理,公共設施控制,輿論監督等等;監護人對被監護人:例如家長對未成年孩子,醫護人員對患者等等;所有者對其物品的了解:例如出租車公司對其公司的車輛,燃氣電力公司對其儀表,個人對家里的家用電器等等。
近些年國際開始推廣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新能源技術,為全球能源問題、污染問題能夠得以解決。美、日、歐洲、中國相繼啟動了“智能電網”計劃,推動電網建設的升級,最終實現用電優化配置和節能減排。總體上看中國和美國是發展智能電網的主要國家,兩國的目的都是為解決供電安全和接入可再生能源發電,提高用電效率。但因國家體制、電網基礎和布局以及發展戰略不同,發展的模式也不同。
以美國“統一智能電網”為例,它的發展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和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決策的過程。智能電網投資是否合理,用戶的接受與否。美國政府組織利益相關方參加智能電網的規劃和論證,委托國家電力科學研究院對規劃作全面的成本效益評估。政府牽頭組成涵蓋整個能源供應鏈的智能電網聯盟,為智能電網建設提供建議和反饋意見,為提高公眾認知進行宣傳工作。
美國智能電網主要在配網層,強調用電智能化,構建智能電表系統是重點。美國智能電網旨在將分散在國內各州的電網結合成全國性電網體系,實現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遠距離、大規模傳輸送電,優化電力需求管理。同時前瞻性的考慮了周邊國家的電力升級情況。科羅拉多州波爾得市己經成為美國第一座智能電網城市。美國己有34億美元用于技術開發,6.15億美元用于補貼向項目。同時對電價進行分時電價和階梯電價雙向定價制度。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我國電網信息化程度在不斷地提高,但仍然面臨著一些特殊問題,如建設堅強骨干電力網架,提高電網抵御多重故障的能力,加強各區域電網骨干網架,提升電網穩定水平,增強電網運行靈活性,完善電力相關企業信息化建設,實現與用戶之間的信息互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重大決策和現代化管理中的作用等。這些問題的解決是現有電網向可靠、自愈、經濟、兼容、集成和安全的智能電網演進的關鍵。搭建新一代智能電網信息通信技術(ICT)平臺是智能電網建設的基礎。
目前,智能電網和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均被提升到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決策層面,如何將智能電網和物聯網有機地結合起來是電力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將物聯網引入新一代智能電網信息通信技術(ICT)平臺中,不應是對當前電力通信網的重構,而是在現有各種網絡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利用傳感器網絡擴展物與物之間的直接通信方式,從而降低電網生產環節中的人工參與度,提升電網的安全系數。
與此同時,還應利用物聯網異構融合、兼容開放、自組織自愈等突出特點,與互聯網緊密結合,實現多種網絡的互聯互通,實現電網與社會的相互感知與互動。基于物聯網的應用能夠極大地拓寬現有電力通信網的業務范圍,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和抗故障、御災害能力,實現與用戶的信息交互,最終達成智能電網節能減排、兼容互動、安全可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