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5 11:27 物聯網 智能電網
每天下班前,在辦公室,啟動遙控按鈕,讓家里的家用電器迅速行動起來,做飯、調節室溫、燒洗澡水,恭候您回家......這絕不是科幻片中的場景,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開啟,這些場景即將變為現實。電力系統的發展與技術水平己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電力系統和電力網絡的出現,推動了社會生產各領域的全面發展,深刻的影響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例如美國Iberdrola S.A.和Central Maine Power公司啟動金額巧億美元的智能電網項目,旨在升級緬因州輸電網,滿足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需求。澳大利亞的Energy Austrilia公司與IBM公司聯手開發分布式發電和智能計量等一系列內容。這是澳大利亞第一個商業模式的智能電網,在未來將會圍繞智能電網出現一批新興產業。
目前中國在多年的電力體制改革的努力下,中國電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由于我國政治體制的原因,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全國形成兩大電網公司,各省區域間電網互聯互通發展較為緩慢。長期以來形成的“以省為實體”的格局中都在力求自我平衡,導致電網內部互聯互通壁壘難以短時間打破,跨區域送電量較小。與美國相比,發電量和裝機容量均為較低,但中國輸電線路發展較快,輸電線路里程己居世界第一。對輸電網信息化建設投入較大,信息化程度很高。目前主網基本實現了自動化,形成了較為旺盛的光纖通信網,數字信息交換速度提高。但是就配用點環節而言自動化程度較低,發展速度相對滯后,目前配電自動覆蓋范圍不到9%,未能延伸到用戶端。
其次,電力體制改革雖然基本實現了“廠網分離”,但輸配獨立改革沒有完成,不能形成有效的電價信號傳導機制。而歐美發到國家己經形成了成熟的電力市場,中國電網和用戶之間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動。
再次,中國當前仍以向集中式供電方向發展為主,在全國建設大型煤電、水電和可再生能源基地,然后集中輸送到能源消費地,無法適應分布式能源系統的需要。分布式電網更能適合多種能源類型的發電需要,發達國家己經開始想分布式能源的方向發展,而中國處在剛剛起步階段。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智能電網”的概念首先由奧巴馬政府的能源班子提出,后在世界各國得到相應。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給智能電網的定義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利用先進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術,構建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統一堅強智能化電網。換言之,中國式的智能電網,首先要滿足電力負荷需求,在前期保證輸電、變電的智能化建設,要保證供電安全可靠性,要滿足經濟意義和節能,最后保證電能質量和可再生能源接入。
首先,加大政策引導力度,促進智能電網市場和信息資源開放。加強跨部門的政務資源整合和數據有序開放,促進智能電網和公共服務領域物聯網應用方案的順利實施,積極探索應用物聯網技術創新管理和服務模式。
其次,加強跨部門協調,構建適合智能電網發展的政策環境。發揮部際聯席會議統籌協調作用,建立物聯網產業與智能電網間的常態化協調機制。組織開展新業務和新模式合規性研究、論證,研究和推進相關政策及法律的調整。
最后,規范第三方運營服務平臺,加強數據的開發利用。從運營主體資格、平臺功能模塊、數據存儲與使用、運營維護機制、安全保障體系等多個方面對物聯網第三方運營服務平臺進行規范,從安全和隱私保護的角度明確平臺數據的分類和使用要求,推動數據應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