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5 13:57 物聯網 共享 醫藥衛生 信息系統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大量的新技術、新設備不斷引入到醫療活動中來,醫學分工越來越細,疾病種類越來越多。病人的就醫需求積極增加,各大醫院人滿為患,醫護人員不堪重負。如何協調多種學科、多種醫療設備、多種檢查治療手段,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減輕工作壓力,為病人解除病痛,保障醫療安全,就需要利用最新的管理工具,努力創造一個安全有序的醫療環境。
目前正在進行的全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對醫院來說既是所未有的發展和機遇,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醫療質量能夠獲得顯著進步決定著醫院發展的成功與失敗。醫療質量的高低決定這病人的生死存亡,也決定著一家醫院的生死存亡。因為醫療質量引起醫療糾紛而導致一家醫院快速衰敗的例子不勝枚舉。
創牌子難,丟牌子易,早為眾多醫院所知曉,成為少數因醫療質量問題顏面盡失醫院永遠的痛。一家醫院如果想在在改革發展過程中立于不敗之地,有新的突破,為社會所認可,它一定要努力擺脫陳舊的管理模式、經營觀念、服務理念及質量意識。總而言之,下大力氣突破傳統觀念束縛,加大力度促進改革發展,制定科學管理的制度,樹立質量第一的醫療管理理念,才能加速醫院自身的健康、快速進步。
基于物聯網的醫療質量管理是以個人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基于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搭建起一個居民與醫療服務中心、三甲醫院以及遠程醫療之間的健康管理平臺,該平臺運用遠程生命體征監控、敏感疾病指標監控、遠程健康管理、健康管家視頻通訊、電話信息溝通平臺等手段,將家庭成員的健康指標進行檔案式管理、并對有慢性疾病的家庭成員實施“全人全程全方位健康管理”,發現潛在健康風險,預防與治療并舉,保障居民健康。
醫院以治療為主,醫療以底層服務為主,家庭和移動針對人所處的不同環境,以動態檢測為主醫療健康服務平臺致力于提升并改善居民的就醫體驗優化醫療資源利用,以人為中心,滿足不同人的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健康需求.以健康管理為抓手,買現“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和“小病進醫療、大病上醫院、康復回家庭”的目標,從而使醫療資源有效利用,提高服務水平,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同時緩解醫療機構的巨大壓力。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智能醫療是將物聯網技術用于醫療領域,借由數字化、可視化模式,可使有限醫療資源讓更多人共享。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智能醫療作為實用性強、貼近民生、市場需求較為旺盛的領域之一,將成為發展重點。雖然智能醫療的發展空間巨大,但智能醫療的商業模式仍不夠明確。國家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更具體的智能醫療政策,未來產業的發展將會受到大力的扶植。在智能醫療和醫療信息化的投資方面能加大力度,建立防御系統,把醫院的前沿延伸,把醫院的作用向社區、家庭以及偏遠農村輻射,提升預防疾病的意識,實現全社會的健康管理,使智能醫療發揮更積極意義。智能醫療,任重道遠。
因此,通過發展現代化醫療質量管理,能有效降低因醫療質量管理產生的成本,實現醫院和生產企業醫藥物流的外包,有助于實現社會精細化分工,提高生產服務效率。對于醫院而言,這還是探索醫院經濟運營管理的創新途徑,是推動公立醫院改革中“醫藥分開”的有益探索。物聯網是實現現代化醫療質量管理的主流技術,運用于醫藥衛生領域不僅能實現現代化醫療質量管理,還可以實現不同主體對醫藥產品的識別、定位、監控和信息管理,對供應鏈進行優化管理,并促進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