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5 14:00 需求較緊迫 國家級 物聯網標準
物聯網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深入經濟社會各個行業領域。發展物聯網是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在工業過程控制、安全生產、管理、物流、智能產品等各環節應用物聯網,將有力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和信息技術的向前發展。目前物聯網產業已由起步發展進入規模發展的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
同時,物聯網又是公認的下一個萬億級產業,但物聯網的推廣應用很難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物聯網網絡的建設具有前期一次性投入大特點,各種效用需要在日后的使用中逐步顯現。因此由于物聯網產業盈利見效慢,即使是依靠壟斷資源進行的大企業,也不愿意投資,物聯網現有的規模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而且現有的傳感器種類不多,新開發的傳感器又受到適用范圍的限制,成本只漲不降,造成銷售價格較高,進而使得營業網點布局不足,不能刺激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規范的標準是物聯網產業化發展的前提。但目前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物聯網標準都還處于研究制定階段,而且標準的制定通常又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協調,制定過程極其復雜。多年來,中國在許多傳統產業方面,由于缺乏標準方面的發言權,致使受制于人。目前我國在物聯網技術標準上沒有實行統一,國內相對缺失自主研發技術。具體來說,在RFID標準上,我國目前還沒有可以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抗衡的系列化技術標準。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從物聯網標準體系中可以看出,我國物聯網發展的緊迫性和發展現狀,所以,一些標準可以優先考慮規范,一些標準可以暫緩規推進。例如。優先考慮規范的有:
1、基礎標準。由于物聯網標準的龐雜性,因此術語性基礎標準應先行一步。因為沒有標準的術語,就無法交流。其中,物聯網術語、物聯網架構、物聯網參考模型標準等基礎標準最為典型。
2、標識標準。在現有標識編碼體系中,由于應用的場合、應用的范圍不同,可能會存在多種編碼方案,僅應用一種編碼方案并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同時,由于應用歷史的原因,有些編碼方案的應用已經有一定的規模,并在某些領域己經發揮很好的作用。這要求我國標準制定者因情況而異,靈活對待。
3、射頻識別技術標準。EPC系統的廣泛應用首先要解決無線頻率標準問題,由于各國無線電頻段用途的分配存在一定差異,射頻識別系統可能面臨頻率資源的限制。同時,設備使用的頻率還因制造商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設備通信協議也有差異,射頻識別技術標準必須集成不同頻率下的通信標準和協議,并保證它與其他的網絡正常通信。
4、無線傳感網絡標準。無線傳感網絡是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無線傳感網絡的標準體系與系統架構、通信與信息交互標準、協同信息處理標準、傳感標識標準、安全標準、接口標準、網關標準、頻譜標準、測試標準、機場圍界項目、建筑節能項目等方面抓緊研究編制相關標準。
5、用戶安全和隱私標準。物聯網應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數據和隱私的保護問題,尤其是當傳感器和智能標簽能追蹤用戶的行動、習慣以及個人偏好時,需要從標準的角度進行規范保障。必須從用戶實際出發,注意保護知情同意原則、數據保密性和安全性,建立出臺保護用戶安全和隱私的管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