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聯網熱有三個因素促成
工業物聯網平臺技術開始完善,工業信息化和工業自動化的領軍企業紛紛推出工業物聯網平臺。改變了傳統互聯網企業推出的2C物聯網平臺占主流的局面。而有互聯網基因的物聯網平臺也紛紛將企業的業務擴充到工業領域。
NB-IOT標準凍結:2016年3GPP上NB-IOT標準凍結后,形成了一波資本對NB-IOT產業鏈,并進一步延伸到物聯網領域的持續關注。而NB-IOT是在通訊領域的一次標準、技術上的領先,國家從宏觀方面也做的政策上的支持,所以中國的物聯網熱,最主要動力來自NB-IOT標準的凍結。
邊緣計算興起:完全依賴云計算上智能的物聯網架構,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有架構上的弱點。物聯網技術架構的完善,需要邊緣計算、霧計算支撐。邊緣計算、霧計算、區塊鏈技術熱,也是這一輪物聯網熱的基礎。
2、NB-IOT是第一個專門的物聯網通訊協議
物聯網是大的體系結構下,各種傳統行業技術融合的產物。傳統的自動化、管理、信息化、通訊、互聯網等產業要融合在一個平臺上,這個平臺包括:感知、連接、智能三層。雖然感知是最基礎的,但在物聯網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瓶頸首先是通訊的瓶頸。
3、物聯網的以前幾次熱,都與通訊有關系
2009年的感知中國,促發的一個技術因素是RFID技術。RFID是識別、通訊、傳感技術融合的技術。由于RFID技術無線傳感網概念的一個促發因素,后來物聯網架構中,無線傳感網也不存在了。
2014年互聯網催生的智能硬件熱,一方面是無線WIFI普及之后的,智能單品熱,這一輪熱的通訊因素有兩個:一個因為WIF的普及,另外因為藍牙技術的突破。
2016年這輪物聯網熱的一個重要因素是NB-IOT。
NB-IOT從名字看,就是專門為物聯網設計的通訊協議。設計目標包括:
更深更廣的覆蓋:20dB+增強
每小區更多的連接數:5萬個連接數
超低功耗:電池10年
極低的成本。
這些設計是為物聯網長尾設備設計的,而長尾設備是數量最大的物體,根據權威機構報告,到2020年,聯網設備中有70%設備是通過NB-IOT協議通訊的。
NB-IOT技術成熟需要時間
按照技術發展歷史看,2016年6月標準凍結后,是通訊的芯片企業確定通訊的核心功能,開始設計產品,這個大概需要半年時間。
而17年NB-IOT的測試標準才確定。
在新技術推出來之后,還要經過應用驗證。
根據我的估算,NB-IOT大規模商用應該在17年底、或者18年初是比較適合的。
以下引自EETOP物聯網論壇上,李勁華分享的內容。大規模商用與我估計時間類似。
4、NB-IOT快速推進會對行業造成傷害
隨著NB-IOT持續升溫,NB-IOT的部署速度實在太快了。
但因為:一、技術成熟需要時間;二、應用功能的完善需要時間;三、終端多樣化也需要時間。
在人們對物聯網期望過高的條件下,在環境不完善的時候,快速推進物聯網,會對行業造成傷害:
(1)物聯網落地項目少,人們對物聯網的便捷性期望高。
(2)現在很多應用的需求不明確,不解決用戶痛點。
(3)現在技術還不完善,一些產品的指標還達不到NB-IOT標準的指標。
當這些產品推向市場之后,產品達不到人們對物聯網的期望,就會由期待轉為失望。而一旦人們對物聯網失望,物聯網再想改變在心中的形象,就需要時間。假定這個周期是一年的話,那么物聯網成熟,可能會因為NB-IOT的冒進而至少推遲一年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