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上對它的定義是:物聯網就是把傳感器裝備到電力、鐵路、公路、橋梁、隧道、建筑、大壩、供水系統、油氣管道以及家居電器等各種真實物體上,通過互聯網聯接起來,進而運行特定的程序,達到遠程監控或者實現物與物的直接通信。物聯網,即通過裝置在各類物體上的RFID、傳感器件、二維碼等,經過接口與無線網絡相連,從而給物體賦予智能,可實現人與物體的溝通和對話,也可以實現物體和物體互相間的溝通和對話,這種將物體聯接起來的網絡被稱為物聯網。
雖然近來來我國經濟和網絡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物聯網產業發展也相當迅速。但對于我國的中小型物聯網企業而言,主要中小企業與外界信息不對稱問題。盡管《小企業會計制度》已于2005年就在全國范圍內的小企業執行,但由于中小企業的企業規模較小、管理相對不規范,普遍存在著財務制度不健全、不規范、信息的透明度較差、不具有公開性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這就導致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問題。
從契約經濟學來分析,中小企業的融資行為是一種交易雙方締結和履行融資合約的契約過程。由于契約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契約的雙方則無法在進行充足的信息交換基礎上進行契約的最優設計,也就使得契約雙方無法通過有效的監督與懲罰機制規范各行為主體的信用行為,這也就使得契約行為主體有可能受到機會主義的利益驅動產生進行違約行為,從而降低了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而作為“理性經濟人”的商業銀行在制定信貸政策時考慮信貸收益、交易成本以及資金運作效率等因素后,自然會減少對中線企業政策的傾向性。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物聯卡之家(www.ykfengda.cn)指出,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的逐步完善,我國政府也已經認識到了中小型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也已經開始注意到中小型當中的重要逐漸的認識到了中小型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小型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當中重要但卻又脆弱的群體需要政府予以政策扶持。在現行的各項扶持政策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存在著操作性不足,例如在《科技進步法》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當中提出了多項稅收優惠方面的措施,例如費用扣除、減免稅等,但從實施情況上來看,部分的稅收優惠措施的概念性大于其實際的操作性。為了提升民族創新能力,將“制造中國”轉變為“創造中國”,我國政府制定并頒布了許多有關創新的稅收優惠措施,但其優惠對象是所有的高新技術企業,并沒有單獨針對于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的稅收政策,這與歐美發達強國相差甚遠。基于此,針對中小企業物聯網的發展,從地方政府角度來說,應該從:
首先,地方政府應建立規范相關制度,能為中小型物聯網企業提供健康的競爭環境。政府部門可以建立和完善與物聯網產業發展相配套的法律體系,確保中小型物聯網企業的平等競爭和利益保護。加強物聯網產權知識管理制度,加大對物聯網技術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為物聯網產業發展營造公平市場環境;推動技術標準體系構建,加強標準化工作的組織領導,并開展地方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以應用示范帶動標準研制和推廣機制。
其次,物聯網企業作為技術主導型企業,前期研發投入巨大、競爭激烈、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較高。在直接融資方面,由于物聯網企業的高風險性和不確定性,融資難度較大,特別是部分自有資金較為缺乏的中小型初創企業,運營壓力較大;在間接融資方面,由于技術主導型企業缺乏固定資產,且資金占用時間長、資產質量不佳,金融機構不愿承擔此類貸款風險。因此,一方面要鼓勵國有、民營、外資等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資本向物聯網產業集聚,通過引入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等為企業提供階段性融資等機會,不斷激發產業活力;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物聯網企業融資擔保體系,依靠政府出資和社會資金投入為物聯網企業提供多層次的融資擔保;同時,鼓勵金融機構為中小型物聯網企業開辟知識產權抵押貸款、企業股權質押貸款、小額循環貸款等多種方式并行的融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