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指物物相連的互聯網。行業內對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傳感、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等。物聯網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概念的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物聯網正在逐漸的進入到大眾的生活當中,在生活中也隨處可見,智能藍牙手環、家里的智能門鎖、智能窗簾等這些都是物聯網應用。但這些只是物聯網中的冰山一角以后我們的城市,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幾乎人類可以涉及到的地方都將應用到物聯網,所以說物聯網是以后發展的趨勢,同時物聯網即將促使人類進入下一個智能時代。
“溫度傳感標簽”是針對醫藥冷鏈環節的“痛點”,可將部分冷鏈運輸設備與監控設備相結合,將帶身份識別的無源溫感標簽貼敷到疫苗的最小包裝上,并以此作為數據采集點,將監管從環境溫度細化到物體本身。此外,“溫度傳感標簽”還可以通過實時數據通訊,達到實時采集、實時預警、超溫報警、全程溯源的目的,防止數據篡改、作假等事件發生。
近年來,我國藥品安全事件頻發,藥品電子監管引起人們廣泛關切。2016年3月的山東疫苗事件被曝光,由于疫苗在冷鏈運輸和配送環節的監管缺失,致使未經冷藏的疫苗通過非法渠道流向24個省市,非法涉案高達5.7億元。此一事件更是將藥品電子監管推到了風口浪尖。
近幾年曝光一系列的疫苗問題,大部分都是因為冷鏈脫節、監管失控造成的。目前醫藥冷鏈市場上存在的傳統監控方式均以監控環境溫度為主,監測點與被測單個物體之間難以建立有效鏈接,形成監管漏洞。
“溫度傳感標簽”正是針對醫藥冷鏈環節的“痛點”,將部分冷鏈運輸設備與監控設備相結合,將帶身份識別的無源溫感標簽貼敷到疫苗的最小包裝上,并以此作為數據采集點,將監管從環境溫度細化到物體本身。這樣就在確定單支疫苗的ID(身份標識號)同時,實現對此疫苗的溫度監測,給醫藥冷鏈上上‘雙保險’。
此外,“溫度傳感標簽”還可以通過實時數據通訊,達到實時采集、實時預警、超溫報警、全程溯源的目的,防止數據篡改、作假等事件發生,將事后檢查變為事中預警,使企業在降低冷鏈運輸的成本的同時更進一步降低產品的損耗率,并支持將全過程監控的數據向所有用戶公開,用戶可通過微信掃碼等形式清晰地了解到自己所接種單品的全生命周期情況。
據了解,“溫度傳感標簽”的“核心”是鑲嵌在標簽內的無源超高頻RFID溫度傳感芯片,長3毫米、寬2毫米。它在具有物聯網智能識別功能之外,更是一個微型的無線溫度傳感器,具有輕巧、不帶電池、高精度及遠距離測溫等特點。“溫度傳感標簽”可以貼附在各類物體表面,對大批量物品的每個單品進行無線、連續、實時的溫度監測,可適用于冷鏈物流、電力設備安全監控、鐵路交通設施安全、人體及動物體溫監測、文博收藏、智能家電等應用場景。